花中四君子之“晚香”“寿客”菊花华章谱东篱霜英

2020-4-5 14:54|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8710| 评论: 0|原作者: 龙行天|来自: 启疾光网

摘要: 花魁梅花、花王牡丹、花相芍药、花君兰花合力把世人最易侧目的傲骨、贵气、娇容、谦君的形象一网打尽,但依然改变不了像晋代陶渊明那样的无数风骨清流独爱金英晚香、秋芳傲霜、节华更生的“花中隐士”菊花。 ... ... ...


(七)菊花书

形形色色、充栋盈车的关于菊花的文学作品,前已阅其骐骥一毛,我们再来看看书画。

历代墨客丹青的笔下,菊花呈现出了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逸放、或气清神高、或疏朗轻健、或浓郁重彩的风貌。唐宋有黄荃、徐熙、赵昌、滕昌佑、邱庆余诸名家高手。明有陈白阳洒逸爽朗,淡墨欹毫,极尽疏斜历乱之致;徐青藤擅长泼墨大写意,挥洒自如,穷竭峻朗野逸至臻。清常州画派恽南田清秀明丽,天趣盎然,扬“没骨”写生;“清初四僧”之零丁老人朱石涛、八大山人朱耷善运笔施墨,新奇爽利,盎然清高神韵之气。近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更是创作了许多笔法流畅凝重、气势雄健的佳作,更使其赏傲霜凌秋之气,超群绝伦先。现代画家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也创作了很多菊题材的作品,成为后学者的范本。

菊花代表作有:五代黄筌的《寒菊蜀禽图》,明代吕纪《桂山禽图》、徐渭《图轴》,清代零丁老人朱石涛《采图》、八大山人朱耷的《瓶图》、蒋廷锡《石图》、沈铨《锦鸡石图》,近代吴昌硕《东篱秋菊图》等。


人们还把菊花嵌在瓷器上,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二盘》,为清朝雍正年官窑之精品,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像十二朵鲜艳的菊花绽放,洋溢着吉祥和美好。

菊花剪纸,在中国历史上也更为精妙。如扬州张永寿的剪纸《白图》,展示了剪纸工艺的高超和菊花的异姿百态。

菊花还常常出现在绣品上,色彩艳丽明快,十分悦目赏心。

的书法,以“书圣” 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采帖》“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殊慰意”为最——笔画多显飞白笔法。在率意自然的书写中,第一行字形大小匀称,无大的起伏,自第二行始,飞动之势渐渐显明,每行前四五字茂密,后二三字字形扩大且恣肆。第四行“但不知当晴”五字一气呵成,线条随草法左缠右绕,笔连意密,最是精彩之处。

 

 

菊用

从上文中这些片鳞碎甲之作可以看出,唱咏菊花的作品不论诗词歌赋,还是铭颂序论,还是书画瓷纸等等,均是不知凡几的,整体呈现百花齐放之姿。总之,菊花就是,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自君子、坏至恶徒,从风雪月到渔海樵山,从餐葩饮露到脱粟布被,从宫禁上苑到战地边塞,从洞天福地到穷山恶水,无人不好、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来看看菊花的到底有何德何能而受此厚爱?

菊花作景以观一直是中国流俗。远从古代的京都帝王宫廷、官宦门第和庶民百姓,近至当今中国各城市的人民群众,每年都在秋天举行菊花会、菊展和菊式等各种形式的赏活动。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可培植成大立、悬崖、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

菊花作食以用在中国也是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陆龟蒙《杞赋》道“常食杞,及夏五月,枝叶老梗,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宋代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写《后杞赋》云“吾以杞为粮,以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清代慈禧太后每年立冬要吃的美食是饺(尤爱厚瓣白菊花和鸽子肉做的小元宝饺子),还有一道别致的菊花火锅——由御膳房掌案太监张兰德所烹 “白乌鸡涮红锅”(被记载在慈禧私生活实录《御香缥缈录》上:用铜火锅盛鸡汤或肉汤,以急火烧沸,再投入肉片,并杂以白菊花瓣)。

现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估计也是借鉴慈禧爱吃的菊花火锅而来,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菊花肉”,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

菊花药用保健也是长盛不衰。它在古代雅称“延寿客”,民间称之为“药中圣贤”。而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南北朝时南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谓菊花“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唐人元结《菊圃记》也说菊花“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宋代诗人苏辙《五月园夫献红二绝句》曰:“南阳白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食疗者有菊花粥、菊花羹、菊花糕、菊花茶、菊花饮、菊花酒等。慈禧太后一生爱菊,常以菊花代茶饮,并用菊花桑叶水煎后净面洗目和浸泡双足;她晚年每日必服一味补品,是御医张仲元为她拟的“菊花延龄膏”。 用鲜菊花加水煎熬兑入蜂蜜制成的“菊花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的作用。现在有名的“菊花肴”, 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外用有菊花香囊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菊花枕” 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即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由菊花、川芎、丹皮、白芷等干品装入枕套内做枕,使药物缓慢挥发,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而“菊花护膝” 是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因为菊花从口腹之快到身体安康,再到精神愉悦,都是“上品”,也好培植(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法,而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通常以扦插繁殖为主,其中又分芽插、嫩枝插、叶芽插),所以全球风迎,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而被推崇为日本国花皇室象征的它,更在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菊花由中国传至。菊花也是是中国的北京、太原、德州、芜湖、中山、湘潭、开封、南通、潍坊、彰化市市花。


先秦以辞风骚,强汉以赋雅兴,盛唐以诗称颂,富宋以词流芳,大元以曲唱响,犹悬河泻水而滔滔不绝,似包罗万象而丰富多彩,却也没能将的清香淡雅、纯洁坚贞、傲骨凛然、高风亮节、超凡脱俗、吉祥幸福等意态尽相穷形。餐风饮露,冒霜绽蕊,凌寒吐英;不媚时,不争艳,不落尘;叶秀花靥,尽态极妍,妩如仙子;柔柯多姿,怡然自处,逸如隐者;铁汉柔肠,孤标傲世,风如侠士。观之可净养心灵、陶冶情操,食之可含哺鼓腹、口齿留香,饮之可神清气爽、安然无恙。

嗟乎,一篱的芳,一帘的晚香,一眸的思量,一倾之酒,抹一彷徨,淡一神伤,洒一自放;一席之欢畅,一著之文章,一身之安详,一饮醇酿,一铭茶浆,一用药囊,尽罢!美好时光,万事无妨。


:本文由龙行天作,由启疾光编辑并首发在中医启疾光网上,转发必须注明出处,商业用途者必跟中医启疾光网联系授权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