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前7穴)(8) 率谷 Shuàigǔ[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 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9) 天冲 Tiānchōng[定位]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 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 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10) 浮白 Fúbái[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 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11) 头窍阴 Tóuqiàoyīn[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 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12) 完骨 Wángǔ[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 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13) 本神 Běnshén[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 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阳维之会。 (14) 阳白 Yángbái[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 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阳维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