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中8穴)(15) 头临泣 Tóulínqì[定位]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 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16) 目窗 Mùchuāng[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 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17) 正营 Zhèngyíng[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 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 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18) 承灵 Chénglíng[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 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19) 脑空 Nǎokōng[定位]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 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20) 风池 Fēngchí[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 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21) 肩井 Jiānjǐng[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 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22) 渊腋 Yuānyè[定位] 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解剖] 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主治] 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配伍] 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