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

2020-5-16 13:15|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410| 评论: 0|来自: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

摘要: 偏历手阳明络脉、公孙足太阴络脉、通里手少阴络脉、支正手太阳络脉、飞扬足太阳络脉、大钟足少阴络脉、内关手厥阴络脉、外关手少阳络脉、光明足少阳络脉、蠡沟足厥阴络脉、长强督脉之络、尾翳任脉之络、大包脾之大络 ...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


1.列缺--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2.偏历--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分出,走向手太阴肺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肩髃穴上行至下颌角处,遍布于齿中;其支脉进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它的病变,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齿冷、经气闭阻不通畅,可取它的络穴偏历治疗。

3.丰隆--足阳明络脉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脾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上行联络于头项部,与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再向下联络于咽喉部。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突然失音;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可取它的络穴丰隆治疗。

4.公孙--足太阴络脉

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胃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于肠胃。它的病变,气上逆则发生霍乱;实证为腹内绞痛,虚证为鼓胀之疾,可取它的络穴公孙治疗。

5.通里--手少阴络脉

手少阴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手少阴本经入于心中,再向上联系舌根部,会属于目系。它的病变,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语,可取它的络穴通里治疗。穴在腕关节后一寸,别行于手太阳小肠经。

6.支正--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小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穴部。它的病变,实证为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为皮肤赘生小疣,可取它的络穴支正治疗。

7.飞扬--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行络脉,名曰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阴肾经。它的病变,实证为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虚证为鼻流清涕、鼻出血,可取它的络穴飞扬治疗。

8.大钟--足少阴络脉

足少阴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大钟,在内踝后绕行足跟部,走向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脉与足少阴本经并行向上而至于心包下,再贯穿腰脊。它的病变,气上逆则发生心胸烦闷;实证为二便不通,虚证为腰痛,可取它的络穴大钟治疗。

9.内关--手厥阴络脉

手厥阴心包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内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发出于两筋之间,走向手少阳三焦经。它沿着手厥阴本经向上联系于心包,散络于心系。心系的病变,实证为心痛,虚证为心中烦乱,可取它的络穴内关治疗。

10.外关--手少阳络脉

手少阳三焦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肩膊的外侧,上行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它的病变,实证为肘部拘挛,虚证为肘部弛缓不收,可取它的络穴外关治疗。

11.光明--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胆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厥阴肝经,向下联络于足背部。它的病变,实证为足胫部厥冷,虚证为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它的络穴光明治疗。

12.蠡沟--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肝经的别行络脉,名曰蠡沟,在内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少阳胆经;其支脉经过胫部上行至睾丸部,终结于阴茎处。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为阴茎挺长,阳强不到,虚证为阴部暴痒,可取它的络穴蠡沟治疗。

13.长强--督脉之络

督脉的别行络脉,名曰长强,挟脊旁膂肌上行至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太阳膀胱经,深入贯穿于脊膂中。它的病变,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重、旋摇不定,此皆督脉的别络之过,可取它的络穴长强治疗。

14.尾翳--任脉之络

任脉的别行络脉,名曰尾翳(也称鸠尾),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它的病变,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可取它的络穴尾翳(即鸠尾)治疗。

15.大包--脾之大络

脾的大络,名曰大包,在渊腋穴下三寸处发出,散布于胸胁部。它的病变,实证为一身尽痛,虚证为周身肌肉关节松弛无力;此一络脉象网络一样包络周身,如现血瘀,可取它的络穴大包治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