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始称于宋代。《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这段话讲的是:宋代设立了特定的教育机构——医学,体制完全仿照太学。徽宗还让医学脱离专管宗庙礼乐的太常寺,转隶于国子监,使医学纳入儒学教育体系。并且按等级任命医官。有六个品级,十九阶具体官职,最高为翰林医官,相当于五品大夫,所以后世称医生为大夫。
当时受“格物致知”学风的影响,不少儒者也将医学作为格致的对象,如王安石即自称:“……,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谈。”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医著《格致余论》中更畅言:「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那儒医有何特点呢?
首先,他们强调医生自己要具有儒家的气质和风范。名医都以儒家“仁义”观自期,具有“上医医国”、“仁民爱物”、“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价值取向,构成了独特的儒医现象,所谓仁心仁术。
其次,儒医把儒家心性修养理论和医术完全结合,认为病人若想要治好,不能只从生理上去治,更要注意心性修养问题。 其理论对当代心身疾病的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从人类心身疾病的研究角度看,儒医理论的研究范式补充了西方心身疾病研究的某些空白,使人类心身疾病研究更加全面。二、从中国人身心疾病的研究角度讲,儒医理论能够更多的揭示中国人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特点和解除途径。
再者,儒生的大本领是搜集、整理、考证古籍,竞相著书。宋代于1057年成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等医籍。儒士论医亦多有高见,常把临证体会、读书心得、医闻轶事等,以散文形式写成医话,或以歌赋形式教授学子。最早见于五代人高阳生所著的《王叔和脉诀》,自宋代周守忠以四言诗著《历代名医蒙术》以后,医学歌赋蜂起:著名的如明代龚延贤的《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和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等。
此外,专从医学角度说,儒医也对汉魏南北朝以来的医学传统(主要是道医的传统)发出了具体挑战。 在苏东坡当时,就曾针对医家废学《难经》之风批评道:“《难经》可废,非愚蠢无知则狂而已。《难经》不学,岂不误哉!”可见那时已有人对《难经》不满了。东坡对此风气不已为然,可实际上后来此风并未消歇,儒医不断挑战着《难经》《素问》的权威。
这里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明代浙江慈溪人赵继宗,著有《儒医精要》。此书在中土已然亡佚,仅存于日本。凡三十三篇,包括论王叔和左关左尺与三焦及命门属火之误、论王叔和十二经脉之有差、论诊脉专主王叔和脉诀分各脏与左右手歌诀之误、论诊脉有先后、男女之脉不同、论伤寒不必传经、论伤寒吐汗下三法之误、论伤寒称四时之误、论世人言痰火之误、论痰为诸病之误、论狂病为痰之误、论补阴之误、论用药不宜执方、识汤液与集要不可者三、论药有不宜火制者等。
从其篇名多用“论……之误”即可看出该书多攻击前人论说。为此,九年之后问世的俞弁《续医说》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余近见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一驳丹溪专欲补阴以并阳,是谓逆阴阳之常经,决无补阴之理。二辩王叔和命门属火之误。三辩张仲景伤寒无汗吐下法。四辩张洁古无中暑中热之分。五辩中风无火气湿三者之论。六辩十二经之脉差缪。赵公偏执己见,妄立邪说以欺人,乖悖经旨,得罪于名教多矣,噫!仲景叔和,医之圣也,百世之师也。继宗何人,而敢轻议如此。多见其不知量也」。
大约因赵氏的著作不断受到这类批判,所以后来未再复刻,不久便散佚了。可是类似赵氏这样的儒医其实还是不绝于途的。
例如晚清民初章太炎曾著《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共收论文38篇,有关于理论问题的商讨(如五脏附五行无定说)、学术研究(如论经脉和三焦等)、病症的论述(如伤寒、温病、杂病等)、古医书的考证等。
章先生自认为他的学问里面以医学为第一,可是中医界对其新论却褒贬不一。我看过一篇〈《章太炎论医集》谬论举隅〉就大骂:
章氏乃民国一代学术之伟人也。其学问之高、影响之远,非鄙人所敢妄议。然医学一道,彼虽自诩第一,以吾观之,尚门外汉也。而彼之自以为高明,开近百年中医西化之风,否定《内经》,不求本源,而欲求实效求创新,自误误人,不容不辨。
这是因为章氏认定中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说都是解剖学未精时的产物。包括他论针灸,也主张它不是依据经脉理论来的。
章先生还反对五行与五脏的配属,说:「五行之说,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及附之六气,肝为厥阴风木、心为少阴君火、脾为太阴湿土,犹无异也。肺亦太阴湿土、肾亦少阴君火,则与为金为、为水者殊,已自相乖角矣。五经异义,今文《尚书》欧阳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然则分配五行,本非诊治的术,故随其类似,悉可比附,就在二家成说以外,别为比附,亦未必不能通也。今人拘滞一义,辗转推演于藏象病候,若皆言之成理,实则了无所当,是亦可以已矣。」
章太炎不取《灵枢》《素问》,仅重视张仲景《伤寒论》,所以其立论如此。
而如此立论,对那个由《灵枢》《素问》而来的传统,可谓一笔抹杀了,简直比赵继宗走得还远。论者都说这是因章先生受了西医的影响,其实不然,章先生只是用儒医眼光去批判地看待《灵枢》《素问》的道医体系罢了,他所推崇的张仲景,一般就推为儒医之祖。儒医是不喜欢谈神农黄帝的。
注:本文来源《儒医》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现为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