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2019-10-30 14:29|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380| 评论: 0

摘要: 芍药一两(30g) 当归半两(15g) 黄连半两(15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各6g) 大黄三钱(9g) 黄芩半两(15g) 官桂二钱半(5g) 上药口父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月艮)。 清 ...

    [组成]芍药一两(30g)    当归半两(15g)    黄连半两(15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6g)    大黄三钱(9g)    黄芩半两(15g)    官桂二钱半(5g

    [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月艮)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证是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故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法。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耗阴血之虑;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是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方以少量肉桂,其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方不同。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原方后有如血痢则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可资临床参考。本方在运用时,如苔黄而干,热甚伤津者,可去肉桂,加乌梅,避温就凉;如苔腻脉滑,兼有食积,加山楂、神曲以消导;如热毒重者,加白头翁、银花增强解毒之力;如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加丹皮、地榆凉血止血。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4.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

   【附方】

黄芩汤(《伤寒论》)  黄芩三两(9g)  芍药二两(9g)  甘草二两(3g),炙  大枣十二枚(4

),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本方与芍药汤均治热痢。但本方的清热燥湿功用较逊,多用治湿热泄泻、大便不畅、口苦兼身热之证;芍药汤清热燥湿之力颇强,且能行气调血,多用治湿热痢疾、泻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门灼热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下血调气。经日: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夫痢之为病,固有寒热之分,然热者多而寒者少,总不离邪滞蕴结,以致肠胃之气不宣,酿为脓血稠粘之属。虽有赤白之分,寒热之别,而初起治法皆可通因通用。故刘河间有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足为治痢之大法。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