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透骨香 touguxiang
【别名】透骨草,满山香,搜山虎,煤炭子,煤炭果,万里香,九里香、芳香草、满天香,透骨消,小透骨草。 【英文名】Herba seu Radix Gaultheriae Yunnanensis。 【药用部位】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zs(Franch.)Rehd. 的全株或根。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1~3米。树皮灰黑色,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具纵纹,带红色或红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短,粗壮;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长卵形,有香气,长7~9厘米,宽2.5~3.5厘米,尾状渐尖,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较淡,密被褐色斑点。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15朵,疏生;苞片卵形,凸尖,被白色缘毛;小苞片2,对生或近对生,着生于花梗上部近萼处,披针状三角形;花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钝头;花冠白绿色,钟形,口部分裂;雄蕊10枚,花丝短而粗,花药2室,每室先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短于花冠。浆果状蒴果,球形,黑色,5裂。种子多数,细小,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 【产地分布】生于低海拔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山野草地及丛林边。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根切片,全株切碎,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红棕色至棕红色,有明显的纵纹,皮孔横生,突起。叶痕类圆形或类三角形,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质部淡棕色至类白色,髓淡黄棕色。叶革质,多脱落,表面淡绿色至棕红色,先端尖尾状,基部心形,叶缘有细锯齿。有的可见花序或果序,总状,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种子多而小,淡黄色。气香,味甘、辛。根弯曲有分枝,颇长,粗者直径可达2厘米,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极易剥落,内部色较淡;散生细根,粗约1毫米。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射线明显,木质致密。气芳香。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肾经,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化痰止咳。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克;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捣敷。主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多痰。 【药理研究】1.抗炎作用 :透骨香中含有已知具有解热、抗风湿作用的水杨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的药理实验证明,内服后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郭肿胀抑制率为32.9%;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染料渗出抑制率为32.2%;此外,能减轻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致炎后30分钟及1小时作用明显,肿胀抑制率为41%。2.镇痛作用:对透骨香根茎的水提醇沉浸膏进行了镇痛药理研究,扭体法试验表明,透骨香浸膏镇痛百分率为58.8%;电刺激法,痛阈提高率为120.8%;热板法,痛阈提高率为54.4%。 【化学成分】滇白珠叶含挥发油0.5%~0.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根中含木脂素苷成分:白株木苷、C、D,(—)-异落叶松树脂醇-2a-O-β-D-吡喃木糖苷,(+)-南烛木树脂酚-2a-O-β-L-吡喃阿糖苷又名滇白珠苷A,(—)-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2a-O-β-D-吡喃木糖苷,(+)-南烛木树脂酚-2a-O-β-D-吡喃葡萄糖苷,南烛木树脂酚,(—)-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根中含二萜成分,三萜成分,黄酮成分,有机酸成分,甾体类,又含东莨菪素。 【使用禁忌】孕妇禁服。忌酸冷、鱼腥、荞面。 【配伍药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透骨香根30克,小血藤15克,白龙须3克,牛膝15克。泡酒1000毫升。每服约30毫升,并用透骨香茎叶、生姜、葱煎水外洗。(《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水臌:透骨香15克,车前草9克。水煎服。(《贵州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白珠树根30克,八棱麻18克。水、酒各半,煎服。(《草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