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相搏而为病,也有疫气、秽浊之气使然。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役,外邪侵及肌肤,就会使腠理固而致密,使外来邪气郁积于体内,阳气不得宣泄而致病。 清·王子接撰《古方选注》:“痧者,寒热之湿气,皆可以为患。或四时寒湿,凝滞于脉络;或夏日湿热,郁遏于经隧;或鼻闻臭气,而阻逆经气;或内因停积,而壅塞府气,则胃脘气逆,皆能胀满作痛,甚至昏愦欲死。” (一)吸入疠气,秽浊塞肺,毒邪阻络,伤及气机,害于经脉。阳不得升、阴不得降。则头昏脑胀,吐泻不得,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等;流溢肌肤则斑点。 (二)饮食不洁或贪食生冷,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又感寒热时疫,则中焦胃肠壅闭。可见突然脘腹闷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口有酸腐臭味,发热头痛,身热不宁,四肢酸楚,或筋脉拘急,舌红苔黄,脉数而濡。 (三)感受寒湿,寒性重浊,湿性粘滞,不利条达,以致中阻,阳气被遏,升降失常。证见突然腹胀,腹痛,喜按喜暖,呕恶,肢冷麻木,唇青舌紫,神倦短气,面色苍白,舌淡脉微。 (四)感受暑湿,湿性粘滞,暑热气郁,遏阻中焦,气机闭塞,上下不通,突然出现上吐下泻,或欲吐不能吐,欲泻不得泻,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腹部剧烈绞痛等症,属痧症之重证。又称作干霍乱(包括西医的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