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之所以一般都要从颈项和脊背开始,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张景岳说:“盖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故向下刮之则邪气亦随而降;凡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顺,改逆为顺,所以得愈。” 吴鞠通说:“刮则其血皆分,住则复合,数数分合,动则阳生,关节通利而气得转,往往有随手而愈者。” 由此可知,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就是治愈疾病的机理。 从经络上看,后背不独是五脏之系,六腑的俞穴也有所系,并且,所刮的三道直线,正是督脉和太阳经所过。 太阳主表,主头痛、脊痛,主一身之表的阳气;督脉总督诸经,主少腹冲心作痛;俞穴是各脏腑经气输转的地方,以俞穴治脏腑诸疾是针灸学的常理,所以腹胀、胸闷、吐泻绞痛、头昏呕恶等可以因刮而愈。 根据经验,胸脘痞闷多刮背的上半部,腹部痛胀多刮背的下半部,往往可收到腹中鸣响而病愈的良效。 《景岳刮痧案》记载:“荆人四旬,八月终患呕吐、胸腹满痛,盐汤探吐不效而愈甚,至声不能出,忆有刮痧法,乃用瓷碗蘸温水与油刮背心,良久,觉胸中胀滞渐有下行之意,稍见宽舒,始能出声,顷之腹中大响,泻如倾而痛减,得睡一饭顷。” 此正是经络脏腑之气得通的具体描述。 由此看来,背部较其他部位在刮痧疗法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他处之刮,不过一经或数经之气得利,背部则脏腑表里之气俱可因刮而利,所以张景岳曾指出:“虽近有两臂刮痧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