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0-6-3 12:44|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057| 评论: 0|来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摘要: 适用技术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鍉针技术及浮针技术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 ...


手卫生设施   

6.1 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充足的手卫生及干手物品,包括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等,宜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重复灌装的洗手液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6.2 应配备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6.3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的要求。

6.4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无菌操作要求

7.1 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7.1.1 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限期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针具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7.1.2 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7.1.3 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7.1.3.1 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2遍。

7.1.3.2 碘酊原液擦拭2遍,作用1min3min稍干后75%乙醇脱碘。

7.1.3.3 75%乙醇溶液擦拭2遍,作用3min5min

7.1.3.4 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2遍。

7.1.3.5 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遵循说明书使用。

7.1.4皮肤消毒范围: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7.2 操作中遵守针刺诊疗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损伤及出血。

7.3 操作结束后预防感染。

7.3.1 针刺完毕,应用无菌棉球起针,按压止血。

7.3.2 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

针刺类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

8.1 针刺器具包括毫针、耳针、三棱针、皮内针(揿钉式、颗粒式)、火针、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丛针)、芒针、鍉针(电鍉针)浮针等。

8.2 针具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侵入性操作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8.3 一次性针具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人一用一废弃,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利器盒中,集中处置,严禁重复使用。

8.4 可重复使用的针具,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要求,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遵照“清洗—修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程序处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