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男,1938年9月29日生, 天津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专家,中医药学家, 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从事中医内科学研究、教育、医疗近5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对缺血性中风与血管性痴呆等病系统临床研究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针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症、痰热腑实证设计、研究的化痰通腑汤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法,显著提高了疗效。 1999年承担国家“973《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项目”,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学术影响。 他主持了《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和《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标准化建设工作,并依托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在规范全国中医药名词术语、诊疗指南及引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王永炎院士倡导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并亲自担任北师大资源学院教学质量与学位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引领了道地药材的分子鉴定及其气候、生态要素等方面的研究,为中药资源的品质优化与可持续利用作出较大贡献。王永炎院士组织全国力量申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行业专项》,并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 1、作为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组长,总结了甲流中医证候特征,制定并更新四版《中医药防治甲型流感》诊疗方案,有力保证了中医药在2009甲流应对中的早期介入、积极参与。 2、作为2009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负责人,主持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方案与诊疗规律研究”(以下简称2009年行业专项),开展甲流、手足口等传染病的中医药系统研究,有效组织了中医药防治甲流等传染病的系统研究与体系建设。 3、作为“中医药应急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组织中医药专家在手足口等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指导、保障作用。 4、作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合作”首席专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与军地传染病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上有不少人说中医是“慢郎中”,王永炎不这样看。他说:“中医既善于对一些慢性病的调理、调和、调养,同时在病毒病、病毒感染一类的病,比如,病毒性的脑炎、病毒性的肺炎,这样一些急性病,还是有中医的一些优势。” 5、王永炎依据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理论,于2019年 6月27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候选人答辩会上发言时,做出了2019年底江南要爆发大型瘟疫的预测发言。2020年初果真应验,引起全球轰动和对中医的神奇膜拜。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资源学院教学质量与学位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