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说法的绝大部分人多数会一怔而陷入沉思,包括真正德望甚隆的西医教授或某专科专家,而那些多80后出身正是医疗领域中坚的西医生估计要开口骂!那启疾光为何还是要如此说呢? 匠人大师之异同 我们先来看看两词的意思。 1.1 “匠人”之“匠”的中华词典解释: 1.1.1 有手艺的人; 1.1.2 灵巧、巧妙,比如用于“独具匠心”; 1.1.3 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比如用于“匠气”。 1.2 而“匠人”该词中华词典解释: 1.2.1 旧称手艺工人(木工、工匠); 1.2.2 指主管载灵柩下葬的人; 1.2.3 指古代巧匠; 1.2.4 指擅长写作的人。 如此,可以看出“匠人”是多指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手艺人,可以是拥有灵巧、巧妙的心思和技能,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专家”。 2.1 再来看“大师”之“大”的中华词典解释: 2.1.1 大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2.1.2 指大小的对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2.1.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如“大局”、“大众”。 2.2 “师”的中华词典解释: 2.2.1 教人的人; 2.2.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2.2.3 效法,如“师法古人”; 2.2.4 榜样,如“师范”; 2.2.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如“师母、“师兄”。 2.3 “大师”的中华词典解释: 2.3.1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是学者、专家的尊称; 2.3.2 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2.3.3 古代三公之一,见“《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2.3.4 古代乐官之长,见“《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 如此,可以看出“大师”是多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等。 综上,“匠人”多是指某方面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是在某种思路下熟能生巧、心灵手巧地操作出美轮美奂、叹为观止的作品、成果的人,也可完全称之“专家”。“大师”则要造诣深厚,而“造诣”是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多指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大师必有“学问”。 启疾光认为,此学问是指世事洞明,能根据现有情况(资源)系统、多学科交叉看待问题,找出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的最佳方向、思路、要素、技能、方法(统筹、整合),也就是眼里有万千、胸中有丘壑、脑里有大道。他们是“世界是普遍相互联系、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对立与统一、辨证唯物”者,不是机械的、孤立的、局部的、微观里着手的人。也因此,大师必须是有“文化”的。 文化与人之关系 那么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启疾光查阅国内外各种词典、论述后以为,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教导(化)和包容(、同化)”。而要给其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它是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其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就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也即文化,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其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也就是文化内容指族群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图腾、宗教信仰等等。大致可分为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启疾光研究发现,文化对族群的心理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一点基本是全人类共识。那么在医疗领域是同理。可是我们的西医确实只管“治病”,请看清楚,是“治病”,所有的医疗目的一定是本着“治病”,终极目标去“病”!我这里有说过治“人病”吗?虽然看似都是在给人治病。有仔细研究“病人”真实的感受和最本质的需要吗? 治病不是修机械 人是由“性命(包含但不限于精神)”和人体(肉体)共同组成的生命。就像电脑它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一样,电脑运行不正常了,你不能一味的只去修理电脑硬件,还要考虑是不是电脑软件本身或者其与硬件不匹配等的原因。况且人比电脑更复杂,不能简单分为“硬件”(人体)和软件(情志、意识等“性命”),往往是人体脏器的有形器质按一定“规程”聚合到一定阶段(质地、形状等),就具有了其本脏的“软件”功能和与它脏协同运行的能力(比较接近哲学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 国正行中医药研究院觉得你医生一味的在局部器官(相当于电脑“硬件”)上毫无敬畏的“科技化操作”而去“病”,这不是片面、静止、孤立的看待、解决问题?不是眼里只有局部的“器”?这不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做派?!病人(相当于出问题的电脑)能好?那完全是靠“信仰”,而不是靠方法(“道”)先分析该人不适(病人)是完全人体毛病还是“性命”有恙,就算是纯人体毛病,其是局部的还是系统的,等等,然后再出诊疗方案,最后是医技操作。 动不动(注意:这是说习惯、自然,没有排斥必须),借助现代科技产物,包括但不限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还有借助光、电、声等给你“叮叮咣咣”[1],像修机器一样一顿猛于虎操作,给人体内安个这、定个那,给你插个管、搭个桥几乎成为常规(专业术语叫“诊疗规范”)甚至必须了。当时的“病”或这个部位的不适暂时去了,专就这个局部、点位可以说是“攻克”了。大家经常会听到你问医生这个(病)怎么样了?回答是“手术非常成功”。可是后面呢? 要知道,人体可是一个比机器人更精密的“自动体系”,相互关联度极端敏感的。不是她本身的东西,一定会以各种方式“提出抗议”的。你添加不能随意,你去掉也不可任意,否则只会导致以后更加痛苦。
注:[1]“叮叮咣咣”,是对西医采用各种现代工具给人体过度手术的一种“戏谑”的形象说法。
本文由“启疾光”首发于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