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产品针刺伤防护装置要求与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20-10-9 11:58|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923|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

摘要: 本指导原则旨在规范和指导输注类产品针刺伤防护装置的要求与评价。针刺伤防护装置是指按医疗器械预期用途使用时,可主动或被动激活的防护组件,旨在预防或减少因意外针刺伤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


3.报告表格

评价人员应当在报告表格(即评价人员问卷)上记录测试结果。建议记录以下内容:

1)评价人员的特征和经验(例如,左手操作或右手操作、根据规定量表衡量的手的大小、性别、年龄、使用的类似器械的数量/天数,工作环境)。

2)评价人员使用器械的数量和类型。

3)执行器械的预期功能,例如注射、输注液体。

4)观察重要使用性能指标,例如刻度、回血。

5)常规操作的任何必要变化,例如单手使用的改变。

6)包装设计保证器械在使用前保持无菌的能力。

7)激活安全功能的难易度,以及对非预期激活的防护情况。

8)遇到的所有不良反应或问题,例如针刺伤、安全功能未能保持激活状态、管路断开等。

9)与已上市对照器械相比,使用防护装置所需的时间以及对用户接受度的影响。

10)发现安全功能激活情况的能力,以及对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与检测相关问题的意见。

11)对使用器械的学习曲线(难易程度)的看法。

12)对器械可接受性的评估。

13)其他意见。

应报告所有数据,包括任何未通过的测试。如果测试中出现了不合格,建议提供此不合格项的详细说明以及为确保不合格项得到纠正所采取的措施。

4.样本量确定

样本量可以基于在“N”件器械的测试运行中观察到的不合格率的置信区间。“不合格”的定义为针刺伤防护失效。置信区间上限可作为器械的真实不合格率的最坏情况近似值。

建议使用国际公认的适当统计软件。例如使用STAT EXACT TURBO生成的以下表格列出了基于不同件数器械测试样品中观察到0件、1件、2件或3件不合格项二项分布获得的95%99%置信区间上限。

 

95%置信区间上限

 

测试器械数量

不合格数

100

200

500

1000

0

3.6%

1.8%

0.7%

0.3%

1

5.4%

2.7%

1.1%

0.6%

2

6.9%

3.5%

1.4%

0.7%

3

8.3%

4.3%

1.7%

0.9%

 

99%置信区间上限

 

测试器械数量

不合格数

100

200

500

1000

0

5.2%

2.6%

1.1%

0.5%

1

7.1%

3.6%

1.5%

0.7%

2

8.8%

4.5%

1.8%

0.9%

3

10.3%

5.3%

2.2%

1.1%

由于置信区间通常同时涉及上限和下限,因此当仅处理一个限值时,95%99%的实际置信水平分别变为97.5%99.5%

该模型显示,即使没有报告任何不合格,样本量较小也会增加接受具有潜在较高伤害率的器械的可能性。因此建议该模拟临床使用测试包括足够数量的器械,以提供对器械防护性能的置信度。一般认为测试500件器械可以检测到1%水平的严重缺陷器械。

样本量为500时,防护功能的不合格数应为零。由于根据上述置信区间将终点预先确定为0%的伤害率,因此不需要测试对照器械来比较针刺伤终点。

如果提出的替代方法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支持,可考虑确定样本量的替代方法。

六、风险管理

按照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要求,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评价应至少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已有适当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结果应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已识别针刺伤防护装置的风险应至少考虑以下方面:

风险类别

具体示例

设计不当及生产环节风险

不能正确激活防护装置;

用户不能很容易判断是否已激活针刺伤防护功能;

针尖护套未能完全封闭针尖;

针尖未能完全缩回至器械外壳内;

外壳虽超出针头,但未能防止手指进入;

未能在废弃处置之前一直保持防护功能;

标签未能区分防护装置;

影响产品预期使用;

零部件加工精度不当;

装配不当。

运输和储存风险

不恰当的包装;污染;运输中防护装置脱位/脱落/激发;器身损坏;储存环境不当。

使用风险

说明书中应明示产品应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

包装标记不当,如会产生重复使用的危害,引起交叉感染;

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适当,造成重复使用;

使用方法说明不当,造成操作错误;

使用者未按规范程序使用。

可通过产品设计控制、产品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的制定、模拟实验、临床试验、说明书、正确的标签标识等多项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七、说明书及标签

具有针刺伤防护装置的器械应随附正确使用器械所需的信息,同时考虑使用者的培训,以及识别制造商所需的信息。

安全使用带有针刺伤防护装置的器械所需信息应在每件器械的包装上,或在销售包装上列出。如不能在每件器械的单个包装上注明信息,则应在说明书中注明有关信息。

使用说明书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

清楚描述如何激活防护装置;

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或警告事项;

处置针刺伤防护器械的说明。

八、参考资料

1.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Staff Medical Devices with 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Features. 2005.

2.ISO 23908:2011 Sharps injury protection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Sharps protection features for single-use hypodermic needles, introducers for catheters and needles used for blood sampling.

3.Workbook for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a 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 CDC 2008.

九、编写单位

本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编写并负责解释。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