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视频讲义003

2020-10-12 14:52| 发布者: 国医正宗| 查看: 1012| 评论: 0|原作者: 王洪图|来自: 优酷

摘要: 各位同学现在上课。今天呢学习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我是准备粗略的介绍,然后大家可以主要是进行自学。《黄帝内经》学术体系这一章呢?又分成两个结构来讲,一个是医学理论,医学理论的结构呢,是大家比较 ...



各位同学现在上课。今天呢学习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我是准备粗略的介绍,然后大家可以主要是进行自学。《黄帝内经》学术体系这一章呢?又分成两个结构来讲,一个是医学理论,医学理论的结构呢,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你主要的是。藏象或者藏象学说。也有人说应该叫藏象理论。嗯,没关系。这藏象说本来就是应该包括经络学说。但是经络学说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所以在历版的教材。那你就把藏象经络了,分成两章来讲的时候比较多。实际上,从原则上来说,这样藏象包含有经络在内。因为从理论来说,医学理论这个基础来说,有这样藏象、经络、病机,包含有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这些都属于病机病症。《内经》里包含有很多种病症啊。诊法、治则、疗法。疗法就是一些治疗具体的措施。比如说这个针刺方法呀,还有这个取替疗法呀。还有这个寒冷疗法呀,还有饥饿疗法呀,等等。洗浴疗法呀,艾灸,这都是具体的疗法。再有就是养生。又叫摄生。嗯,现在的,这个康复。这个内容。这些东西呢,是各位过去在学中医基础的时候就学过的。只不过,在内经里头,作为内经的这个理论体系的医学理论。是这样的一些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的产生就是从基本上是从内经理论产生出来的吗?换句话说,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的开始实际上就是从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末吧。把这个二版教材《内经讲义》概论部分抽出来。加以充实作为一个中医基础理论课嘛,所以中医基础理论课,当然基本理论是从内经里来的。


当然作为一门课程呢?它又补充了一些后世的东西。啊,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有那些个内容,和内经里头有这些内容,他本来就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在讲的时候是要从内经这个角度来讲,或者说我们是作为后期提高课来讲这些内容。


关于跟藏象,诊法,病机,经络这些个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以后咱们学习的时候要学到,大家可以自己。参考一下教材。再一个就是医学的基础。第一个不是医学的理论吗,第二医学的基础医学基础啊,才是从这几方面讲的,就是从我们《黄帝内经》这个学术的产生理论体系结果的产生,它有医学基础。医学的基础是什么,是哲学,天文学,地理气象,数学,社会学等等这些方面,也就是说在《黄帝内经》产生那个时代,其他相关学科这些都是作为医学基础存在的。如果没有那些其他相关学科,《黄帝内经》也不可能产生坏的机制,有些医学著作出来也不可能有这样伟大的成就。作为医学基础,第一点要提出就是哲学问题。《黄帝内经》里边的哲学的观点是非常多的,但是大家知道的有精气学说。古代的哲学观念之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啊,这都是古代的一些哲学思想在内经里是普遍被采用的。换句话说,没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比较系统的哲学作为基础的话,这医学理论他不可能那么高明。那是一个医学基础的问题,还有天文,历法,地理,气象这些个呢?嗯。咱们下边讲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时候,还要涉及到,那么它在《黄帝内经》里边儿都把它引用过来,但是《黄帝内经》引用这些个内容的时候,还是把它做一种工具来使用。解说理。把天文,历法这些的知识引用到医学里边来了。用来说明我医学当中的问题,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问题,说明我应该怎么样治疗预防的问题。历法地理气象。这些古代的科学知识。都在《黄帝内经》理论里边有相当多的反应,同时又把它结合到医学理论里边来使用。还有数学。社会学。包括,教育,军事,民俗,语言文学等各个方面都用到医学《黄帝内经》的著作里边里来使用了,都把它引用到医学里边来使用了。我们教材里边呢,还在这个13页,这个归纳了一下,就是内经学术体系。也从医学理论,医学基础,从这样几方面做了一个归纳。画了一个表格。这是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这个内经理论体系的。


第二个是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问题,既有长期的医疗实践作为基础,又以古代的人文自然学科的知识的渗透,特别是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分不开的。在学习体系的形成的第一点,咱们毕竟是医学的著作和第一个是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作为《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形成的第一点是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这里边我们按教材的顺序来看第一点是解剖学基础。医学的产生。《黄帝内经》理论的产生,学术体系结构的形成,解剖同样是一个基础的东西。虽然我们在医学中医学发展过程当中,解剖不站在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就其起初的那个阶段,就是形成产生的阶段,是离不开解剖。特别说离不开形态的。因此我们在这里讲的是解剖学的基础。自己解剖学的问题呀,在《黄帝内经》里边有明显的反应。强调解剖的问题呀,在《黄帝内经》里边儿有明显的反应。比如《灵枢经水篇》。“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接解之,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从这里看,他是强调的解剖,同时也是认为解剖在医学当中的重要性的问题。同时解剖的问题,他认为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啊,也不是难以掌握的东西,所以他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之,切循而得之” 切循就是按摩,一边切,一边循?按一下,知道哪儿有骨骼大小长短是吧。所以,外可度量切循而得知,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解剖看一看吗?我们可以知道。脏腑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藏水谷多少啊,脉之长短,血脉的长短呢,血之清浊,他说,这天的都有大数,这个常规的形状,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常规的情况。我们教材上也说了,他说大体的解剖啊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在这个古代前那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没有外面不可能有显微镜在观察,那个都是大体的解剖,大体的观察还是挺挺细微的。教材上面14页当中也举出来你看到。解剖学基础,下面的四行第四行中间是其中消化道以食管长度之比,55.8:1.6,那个消化道也就是说期中肠道与食管长度之比,实际上呢,是这里说的应该是长。肠道长度是55.8尺。比1.6。别说肠道的总长度是55.8尺。实到食道到胃长度是1.6尺,这是单古代的度量衡,我们是讲的比例问题吗?这个比例呢,是和现代解剖学的比例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按55.81.6。而现代解剖学这这个长度认为呢,大约是341。这个长度是从哪儿看到的呢?在内经里头吧,从肠胃篇和平原绝骨篇都有这个记载。所有关于这个解剖的人体数字的记载,所以我们那这教材说我是55.8:1.6,就是按着胃肠灵枢胃肠篇,那灵枢肠胃片所记载的长度怎么算呀?所以我说,这个消化道你应该是肠道与食管之比。


我们就开始也说啦,这个中医学直观解剖方法。再后来使用过程当中就不行了。古代的那种那种历史条件,其他学科的发展的水平,你要从解剖角度来去考虑一些问题,有时是行不通了。于是乎就求着求助于理性的思辨,从而使中医学走上了“精于气化,略于形质”。这样一个独特的发展道路。但是从医学理论产生来说,从内经学术体系形成来说,解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术体系形成当中,或者说是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的第二个方面呢,是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这个生命现象的观察,你既有医学的观察,也有生活的观察。生命现象那个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咱们叫他也举例了《灵枢经》的最简单的东西,比如说夏天时候人就出汗,出汗时候尿就少。天冷时人就没汗,没汗说尿就多,那他认为人和自然界关系很密切,冷热对这个水液的代谢影响非常大呀。这些问题呢?在灵枢经里头。都有明确记载从另一个是从生活现象上也可以观察的到的。这个生活现象当中呢,比如有人一生气,一生气,眼睛瞪起了眼睛就红了。头部发晕了。当然,也有人一生气就两胁发胀了,那么他就都和肝和怒联系起来啦,怎么肝和目也联系起来啦!是啊肝以引起眩晕,不是两胁胀满都可以联系起来了,所以从生命现象的观察当中,也是医学理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把客观上的一些个现象的观察,那咱们教材上还举例了,比得人一受了寒,鼻子不透气了,流清鼻涕了,又咳嗽了,咳嗽了呢,就怕冷了,哎,他就把肺和皮毛,肺和鼻,那么等等,他就一系列的联系起来。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积累的经验很多了,认识很多的经验的上升为理论嘛,这也是理论体系必要的基础,所以咱们这一个教材第14页关于这个问题的一,这段的下边墙把这些个系统的理性的联系观察。在经过理性的思维进而整合为藏象学说中的各种功能模型吧。肝系统就不单纯是解剖的肝系统,那肯定不是解剖的肝。眼睛红了是跟解剖的肝系统有关系,那不好这么讲,但是从中医理论来说,从内经学术体系来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上升为理论。而形成为藏象学说。这是第二个方面学术体系形成的,从那个那个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第二个方面公开验证的第三个方面就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这是更重要的。这是有意识的观察。通过反复观察,更把这个一般的医学的知识给上升到理论方面来,形成了理论,甚至或者说发展成为学术体系。你这个过程呢,但是相当长久的过程是经过。反复的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占一个长期的。观察的过程。但是这样形成的理论是非常可靠的,因为它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或者说众多的长期的实验啊,实践观察的基础。


所以咱们教材上也说到了那,这样就造就了中医学经验,知识与理论的客观真实性。他是客观真实的是表现,但咱们教材举个什么例子呢,就是内经素问讲过这样的话。说说人在有病的状态下。很多情况都可以是危险的,很多情况都可以说是可以恢复的。但是这里头举个例子,他说要五实死,五虚死。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见到五种实性的症状。这样。换句话说,认为五脏都被实邪所充斥了,他这个病是很难治愈的。在他说五实死,内经所说死也无非就是说难治而已,难痊愈。不是一定理解为就得死,活不了,不好这么讲,也不是我现在这么说。前代,古代的医学家也曾经说过,今年其必死,治疗得法有可生者。是这么回事儿吗?只不过说是难治而已。内经上说,比如看看教材也好,没具体说哪种五实就是五脏皆实,五虚就是五脏皆虚,肝,心,脾,肺,肾五脏都被邪气充斥,那么这个证很难治。五虚是五脏之气,都已经很衰弱,说这病也难治,因为说五实死,五虚死,但是他后来紧接着就是其实有可生者,可为什么可生呢?他说。实证,说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出汗了。大便通畅了。尽管是五实证,可能可以活。这是他实践中观察来的。那么如果上升到理论上也可以,实证,如果出汗了,大便通畅地后,立马大便通畅了。邪气可以排去了,那么也就是说邪有去路。这个时候,尽管是五实证,也可以恢复。那么五虚证,怎么才能活呢,是浆粥胃,则虚者活。吃点儿东西,好消化的东西到了胃里头。这怎么样可以补胃,胃是后天之本呢,是五脏六腑之大源。正气有来源了。注泄止,那越来越虚的话,这也是难治的,但是呢胃能够饮食,能够吃点东西。五虚证也可以好,可以恢复,所以其实有可生者,你这些个既是理论问题,有明显的,他是从实践观察当中得来的。医生看了长年看病,长期的看病,大家来研究出来的观察都有这种现象哦,是这样的就可以活。那样的就很难活。我们在临床看病时候,各位不也得这样,实证你得想办法的让邪有去路才行啊,虚证在想办法让那个气血虚哪一藏之虚。那个气虚得逐渐恢复起来,那我们才能治愈,所以它又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这边说内经学术体系形成第一点,使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可以用这样一些个来说我所见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第二个学术体系形成就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在内经这个形成的时代。你们中中国的哲学当中有精气说,五行说,阴阳说,还有一些道家的理论。但是都是作为哲学的思想在中国。来存在,同时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的。这些的思想都对我们《黄帝内经》的形成,或者都对医学理论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阴阳五行,你看看咱们那经理,他拿哪几篇没有?几乎所有的篇章里都。有这个问题。你也阴阳五行这一种指导。所以哲学思想的指导,但是他又把一些阴阳五行的中那个那个内容的直接引用到医学本身里边来了,不单纯是个哲学思想指导问题。如果单存是个哲学指导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抛弃他,以现在的哲学肯定要比古代哲学先进了,我们班可以用现在的这个思想好了,可是不行。因为呢在内经时代,他记忆把它作为哲学思想来使用,因为把它作为医学理论的具体内容。你说肝阴肝阳心阴心阳。他就不是单纯的哲学问题,有没有哲学问题,在这里头他也有他有阴阳的关系问题,但是他又是医学的具体问题。那你说现在不用肝阴肝阳,不用肾阴肾阳,你换个什么词儿来说,那不是换词儿并不解决问题吗?不是换词了问题,所以呢,古代的这些个哲学思想啊,对我们医学理论的形成对我们内经理论体系形成。影响非常大他而且他直接渗透到医学具体内容里的来了。咱们教材上分这样几项来讲的,关于这些思想影响的问题,第一个呢是说观像明理和思维模式化。这个理是指的功能作用,运动形式。也就是所说的功能性的原则。运用古代的这些个思想啊,导致了我们中医理论有这样的一些个特点。比如说,藏象学说的创建。那就是从观像明理作为主要的一种思维方式。观察这种现象,外像,表现。来推断他的理是什么。观像明理吗?看看人家面色啊,想想这个面色跟血脉有关系。然后又联系到和心脏有关系,说心之华在面对不对?等等等等吧,可以藏象理论的这个产生和他的形成。就和观像明理的这种思维方式。密切。没有那种哲学上的这种思维方式,就产生不出来这样的一个藏象学说的理论。当然,藏象的理论的产生也绝非是短期内形成的。他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生活实践,治疗的治啊这得方面的观察。等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方面的观察,逐渐积累,去粗取精,修正完善,才形成了这样个理论藏象学说,而是对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所以广而论之,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所以核心是什么呢,无非说他很重要什么呀,还不算,而且他这种理论是要渗透到所有的。你问的全部去。那才叫做核心,甚至不到全部是只管一块儿,那不叫核心。我们中医理论。是哪个部分不含藏象学说?你说谈什么问题,看诊断。诊断要有个部位诊断病性诊断脏的部位首先定在哪是藏是腑是经是络,那是气血精气,手都是藏象内容。我说真的离不开。听见离不开你当治疗也离不开,治疗是随着诊断走的。不管是生理,病理,诊断,乃至于治疗,预防,全部的中医理论就离不开个藏象,因此说。藏象是中那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广而论之也可以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它的形成,就是和古代的这种观象明理的思维模式分不开的。


辩证思维。那,辩证思维最突出的我们说,还是周易是最突出,最系统,最丰富,最珍贵的。不是周易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影响我们。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那具体,我分成了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大家很习惯了,因为我们内经理论当中考虑什么问题都很少说。他在看局部的时候,往往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个局部的。他和整体思维是跟我们所谈到的天地人三才观察问题,是把天地人联系起来。不但是把这个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要把天地人外环境啊,包括社会都可能是一个整体,在考虑一个具体问题。医生去看病,看到这个病人,你要看到他这个病人的局部的症状,又要想到他的全身的气血阴阳。还要想到他周围的社会环境,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他所从从事的工作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到。自然环境是春夏秋冬,是中国的南方,北方地域环境。所以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啊,那所以才有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呀,怎么都是个中医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吗?还有这个特色,那就是一个整体思想或者整体思维。在那里起的作用。因此呢,我们在这个。这个辩证思维里头第一条要提出来的。影响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就是个整体思维,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


第二个谈到的是变易思维,变易就是变化嘛。《周易》讲的就是变,那是在不断的变化,才是讨论的变化的问题,研究的变化的规律。所以教材上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就是卦象之间的变化,它可以用它来反映自然以及人事的变化及其规律。这人体生命是怎么样的呢?他讲的是要运动的。“神转不回,回转不尽,乃失其机”。一句话,这句话反映一切都是在运动变化当中的吗?也是中医的基本观念,健运不息嘛。所以他把运动把变化看成是正常的。是我们中医在看病,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候是要变化的去看。所以,在千里之外传个证了,说我有什么症状,你给我开个方儿,这个方儿有时候开不好。慢性病还可以开个方,急性病你开得了吗?开完了,你到那儿,方子过去,他又变了,他不断地运动变化的嘛。运动变化,从运动变化当中再观察事物,再观察生命运动。这又是一个内经的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同样是说古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下面还有一个影响那个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哲学思想问题是相成思维。因为相反,所以相乘。不要认为是相反就是破的就是坏的。没有,相反就没有相成,那阴阳对立,依然祥和。没有这阴阳对立,就没有营养的统一。换一个,没有阴就没有阳,它不对立就没有了吗?五行生克也是没有生不行,没有克也不行,生克制化是否统一协调的。缺一不可的,这叫想成思维,相反相成。这也是古代哲学思想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就很明显的。影响到我们医学理论的产生影响到我们内经理论。这个是这个体系的形成会呀,这个古时候的这个,哲学思想的影响啊,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第二个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影响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问题就是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渗透。其他学科了啊,比如天文历法在我们内经里头很不少的地方是用了天文历法的问题,包括星座的运行,日运行,一月运行一天运行多少度,日月之间是个什么比例,这都很清楚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度这日的运行。就是太阳一天行一度。月亮呢?行的快说一天行十三度,要多一些。在这些都是关于天体的问题,是什么节气,内经里都记载得很清楚的问题。这有呢,我们教材的第18页上头比一航,你们中国古代的立法主要实行的是四分历。他是一个回归年,为三百六十五一点二五日,也就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主要是用的是这种立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又1/4天正是因为一年,他有个1/4日。是把这个掉了四分利四分利不是别的,是这种立法把一年当中365天完了还余下1/4日这个四分历。在我们那个内经里头啊,所以中国历史上使用历法既有阳历又有阴历,一年二十四节气,它就是按太阳在每年按阳历算就对了在内经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历法呢,叫,五运六气历,这种历法来看待。嗯,那么还有地理学,气象学对内经理论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就不细讲大家可以自己参考一下教材这些,所以我们古代的时候呢?嗯,用了太阴历也用了太阳历,但是咱们教材也提到了古代的历法呀,主要实行的是四分历。也就是按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又1/4日来计算的。啊,那记载的是很细的。在这个素问的藏象论记载的日行多少度,月行多少度,其中怎么闰月?嗯,讲的是很细的,他为什么在内经里面来讲呢?你都跟医学有关系呀。跟人体生理病理更治疗都可以有影响的。再有就是地理学。这一路上中国古代地理是分为九州啦,大家熟悉了哈。他成为九州突出呢?又看到中国的地理特点啊,西北地势高,天气寒冷,东南必是气候温和。这样的一个地理特点。气候特点就影响人体的生理。同时也就影响了人体的病理,这样的话那就影响了,或者说就决定着。南方,北方治病就不应该完全一样。从地理学啊,咱们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吗?说这方面的这方面呢,对医学理论形成是很重要的。教材将来还要讲到的有个素问的异法方宜。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治法。分宜。就是方位不同不同各有所疑,各有所疑,当然用的比较多的五运六气,根据气象的变化推测应该怎么治病。今年是2003年,现在是。还是属于春季还没掉下去。如果这个节气要命合成的外感病,我们就应该考虑到今年的气候的特点,体现什么特点,今天是癸未年。大伙按硬是火运不及。喂?陈丑未属土。嗯,他因他已经失宠心扉。上半年是湿气盛。温度不够高。我今年如果外感病的话,你要想预防它出来,用一般的预防之外,必须要有去湿的药,相对有些温散的药。这才符合今年的。预防乃至一治疗的一些措施。上了流行,感冒来了全是板蓝根,那就不叫理论的问题,那就是个经验的问题。好,我们下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