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2020-11-7 12:02|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1079| 评论: 0

摘要: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拼音Gān Suí英文名RADIX KANSUI别名猫儿眼、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mss. 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

拼音Gān Suí

英文名RADIX KANSUI

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mss. 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半球形,直径5~3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无节乳管含淡黄色微细颗粒状物。厚壁细胞长方形、梭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具缘纹孔导管多见,常伴有纤维束。

炮制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炒至微干,晾凉。每100kg甘遂,用醋30kg。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1)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甘遂

拼音Gān Suí

别名主田(《本经》),重泽、苦泽、甘泽、陵藁,甘藁、鬼丑(《吴普本草》),陵津(《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本经》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苗枯萎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外皮,以硫黄熏后晒干。

原形态甘遂,又名:猫儿眼。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25~40匣米,全草含乳汁。根细长而微弯曲,部分呈连珠状或棒状,亦有呈长椭圆形者,外皮棕褐色。茎直立,淡紫红色。单叶互生,狭技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钝,基部阔楔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杯状聚伞花序成聚伞状排列,通常5~9枝簇生于茎端,基部轮生叶状苞片多枚;有时从茎上部叶腋抽生1花枝,每枝顶端再生出1~2回聚伞式3分枝;苞叶对生;萼状总苞先端4裂,腺体4枚: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生于同一总苞中;雄花仅有雄蕊1;雌花位于花序中央,雌蕊1,子房三角卵形,3室,花柱3,柱头2裂。蒴果圆形。种子卵形,棕色。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荒地。分布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主产陕西、山东、甘肃、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连珠状纺锤形、长椭圆形,长3~9厘米,直径0.6~1.5厘米;亦有细长呈不规则的棒状者,略弯曲或扭曲,长3~10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常残留少数淡黄色的须根或末去净的赤褐色栓皮。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白色,约占半径的1/2,本部浅黄色。气微,味微甘而有持久的刺激性。以肥大饱满,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细腻,断面粉性足,无纤维者为佳。根细长,黄棕色,粉性少,断面纤维性强者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三萜类,中有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表大戟二烯醇。尚含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维生素B1(7O微克/克)。

炮制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荠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②《本草汇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性味苦甘,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毒。"

③《别录》:"甘,大寒,有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症瘕积聚,二便不通。

①《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

②《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③《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④《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钩吻下一篇:桂枝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