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

2020-11-18 15:08|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701| 评论: 0

摘要: 生地黄 Shēngdìhuá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秋季采挖,去除芦头、须根及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本品气微,味微甜。以切面乌黑者为佳 ...

生地黄 Shēngdìhuá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秋季采挖,去除芦头、须根及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本品气微,味微甜。以切面乌黑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本品甘寒,入营血分,善于清热凉血,故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治温热病热入营分,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伍玄参、连翘、黄连等药,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热入血分,身热发斑,甚则神昏谵语,常与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千金方》);若血热毒盛,发斑发疹,色紫暗者,常与大青叶、水牛角等药同用。

2.血热出血 本品善于清解营血分之热而有凉血止血之功。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与侧柏叶、荷叶,艾叶等同用,如四生丸(《校注妇人良方》);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槐花、小蓟等同用;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出血,可与茜草、苎麻根等同用。

3.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 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养阴生津,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舌绛者,常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可配伍山药、黄芪、葛根等药,如滋膵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4.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本品甘寒养阴清热,入肾经,能滋肾阴而降虚火,养阴津而泄伏热。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可与知母、麦冬、地骨皮等同用;若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与青蒿、鳖甲、知母等药配伍,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津伤便秘 本品甘寒质润,善于滋阴润燥以通便,治疗阴虚津伤,肠燥便秘者,常与玄参、麦冬等同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梓醇、二轻梓醇、乙酰梓醇、地黄苷、桃叶珊瑚苷、密力特苷、单密力特苷、去羟栀子苷、筋骨草苷等环萜烯苷类及毛蕊花糖苷等苯乙醇苷类成分。此外,还含有β-谷甾醇、多种氨基酸和糖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梓醇(C15H22O10)不得少于0.20%,含毛蕊花糖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020%

2.药理作用 生地黄煎剂能抑制大剂量甲状腺素所致的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增强M-胆碱受体-cGMP系统功能,提高血浆cAMP含量水平,并显著拮抗地塞米松造成的肾上腺皮质萎缩及功能下降,提高血浆皮质酮水平。地黄浸剂、醇浸膏及地黄苷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地黄苷、地黄低聚糖可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促进造血、止血、降压、抗骨质疏松、对脑缺血、脑损伤及神经衰弱具有保护等作用。

附药:鲜地黄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块根。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煎服,1230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芦根下一篇:穿心莲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