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蔻 Dòukòu(《名医别录》)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豆蔻。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原豆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印尼白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晒干。原豆蔻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印尼白蔻气味较弱。以个大、饱满、果壳完整、气味浓者为佳。生用,用时捣碎。 【药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应用】 1.湿浊中阻,脾胃气滞,不思饮食,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本品既可化湿行气,又能开胃消食。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常与藿香、佩兰、陈皮等同用;若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可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消,胸腹胀痛,可与陈皮、枳实、木香等药配伍。 2.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故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温病条辨》);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黄芩、滑石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3.寒湿呕逆 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之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若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用于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 【用法用量】煎服,3~6g,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鉴别用药】豆蔻、砂仁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胃而善止呕;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桉油精(1,8-桉叶素),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中国药典》规定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豆蔻仁不得少于4.0%(mL/g);本品豆蔻仁含桉油精(C10H18O)不得少于3.0%。 2.药理作用 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附药:豆蔻壳 本品为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瓜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壳。性味功效与豆蔻相似,但温性不强,力亦较弱。适用于脾胃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等。煎服,3~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