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别名:犀角、暹罗角;广角:天马角、兜角、柱角)

2020-11-21 11:31| 发布者: 中医养生爱好者| 查看: 359| 评论: 0

摘要: 犀牛角别名:犀角:暹罗角(暹罗,泰国的曾用名)。广角:天马角(上海市),兜角,柱角。性味:苦、酸、咸、寒。归经:入心、肝、胃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 ...

【犀牛角】[xī niú jiǎo]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市售商品有两类。一类为亚洲犀牛角(暹罗角);一类为非洲犀牛角(广角)。

 

别名:犀牛角:暹罗角(暹罗,泰国的曾用名)。广角:天马角(上海市),兜角,柱角。 

来源:为哺乳纲,奇蹄目,犀科动物,亚洲地区的印度犀或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广角的原动物为非洲产的黑犀和白犀,头上鼻端及额上所生的角。大部野生于温热地带的沼泽森林地区,少数公园有饲养。

1、犀牛角:主产于印度、泰国、印尼、缅甸、马拉西亚、尼泊尔等国。

2、广角:主产于非洲东部和东南部各国,乌干达多产白犀。

概述

1、印度犀:属于独角犀,分布于尼泊尔及印度北部。雌雄犀牛均生一角,角生于鼻端。

2、爪哇犀:属于独角犀,分布于印尼爪哇。但只雄性犀牛生有一角于鼻端,雌性无角。

3、苏门犀:属于双角犀,分布于印尼、泰国、缅甸。雌雄细均生两角,一前一后纵列而生,前角生于鼻端较大,后角生于额顶较小,雄犀的角较雌犀的角粗壮。

4、黑犀:属于双角犀,分布于非洲哦东南部各国。雌雄均生两角,生长部位与苏门犀相同。

5、白犀:亦属于双角犀,分布于乌干达余于黑犀相同。

 

性状鉴别:

犀牛角(苏门犀,雄性犀中有代表性的角),呈圆锥形,底粗上细,立放如陡立的山峰,上端稍向后弯,乌黑色。大小不一,大者高达22厘米,底盘长圆形,前端稍窄,后部略宽,长径约20厘米,横径约14厘米,形如龟背,俗称“龟背盘”。放于平面上能坐平放稳。底盘外围有高约3厘米凸凹不平形如马牙的环边,俗称“马牙边”。马牙边上常常有未去净的稀疏硬鬃毛,俗称“钢毛”。中部以上角面光滑,角渐细,顶端钝圆有光泽,并有较明显的密集圆鬃点,俗称“芝麻点”。角前方马牙边上有一纵长凹沟,长约915厘米,深宽约23厘米,俗称“天沟”。与天沟相对的底盘上有一隆起的凸岗,岗长67厘米,高宽约23厘米,俗称“地岗”。底盘内部内向凹陷,深约36厘米。形如漏斗,俗称“窝子”。窝子内布满细密凹坑,俗称“砂底”。窝子中间显黑灰色,外周米黄色。角质坚硬。可纵向劈开,劈时脆而易裂,纵裂面显纵顺丝纹,形如集束粘合的猪鬃或黄花油松木之纵裂。纹理粗而清晰,无裂丝牵连。其镑片菲薄如纸,弯曲皱缩,呈灰白色并夹有暗棕色笑点及短线纹。揉搓时易破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鬃丝状单体中心有一略圆小孔洞周围有数圈由点线组成的小同心环,环心周围密集多数微小星点,形成不规则的三角或方圆形图案,单体之间点线稀疏,形成不规则的条格,使每一单体清晰的区分开来。因犀牛角质脆切片后上面常带有崩裂缝隙。气微香而不腥,味淡微咸。

老药工经过多年实践经验,将识别犀牛角的要点,总结成四句简练的顺口溜如下:

天沟、地岗、马牙边。钢毛、窝边、龟背盘。

沙底、粗丝、芝麻点。纵劈、脆裂、无牵连。

苏门犀雌性犀牛角:大盘细尖,底盘龟背形,有马牙边,天沟地岗不明显。

爪哇犀:犀牛角形态与苏门犀雄性角略同,唯色多为乌黑色。

印度犀:犀牛角一般较细长,不具备天沟地岗马牙边的特点。内色中心灰黑色,外围淡黄白色。

另外还有小犀牛角:又名蘑菇头、上海名滑角。形似小馒头。高313厘米,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淡黄棕色经过涂漆的乌黑色,有光亮。下半部显粗糙多纵裂纹。其窝子较浅,沙底凹坑较细。纵裂面粗丝顺纹,无裂丝牵连。

此外还有用犀牛角雕成的器皿,如犀牛角环,图章等。犀牛角环又有光杯,花杯之分,大小不一。大者重达400克左右。形态各异。颜色多为黄棕色,亦可作犀牛角使用。

综上所述,犀牛角因犀牛种类不同,又因野生捕猎无定期,犀牛角老幼角形有变等原因,故角形不一,大小不等,不能完全具备上述代表性犀牛角的特点。其主要共同特点为横断面鬃眼大面明显,劈裂时,脆而无裂丝牵连、纵裂面纵丝顺直,粗如猪鬃。气微香,味淡。

犀牛角以枝达粗壮者为好。大底盘,细短尖者稍次。小犀牛角,犀牛角杯较差。

 

广角:过去多经广东进口,故名广角。商品中有广角个和广角瓣之分。又因角瓣颜色不同,分为白边角(白犀的角),黑边角(黑犀的角)。黑白两色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好次说法不一。均同等药用。

广角个:呈圆锥形,大小不等,最大者高达160厘米,小者15厘米左右。体重由数百克至10余公斤。底盘圆形,两侧边缘稍凸,前后边缘微凹,因而一般多不能放平坐稳。直径约1020厘米。底部四周无马牙边,略光洁有纵裂纹或带有未去净的短毛刺。底盘内部稍向内凹陷,窝子较浅,有细密的凹坑并未去净的内皮层,中心黑灰色,周边黄白色,角质坚重。亦可纵向劈裂,但有韧性。纵裂面显纵顺丝纹,形如集束粘合的马尾或杨柳木之纵裂,纹理较细,劈时常有裂丝牵连或撕裂的毛刺翅起。其镑片并菲薄如纸,稍弯曲,白色或灰棕色,显短线纹,揉搓时韧性,不易碎断,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鬃丝状单体呈不规则的圆形,由多数同心环所组成,形如斗状指纹。单位之间星点密集形成不规则的网状格。使每一单体清晰的区分开来。广角质韧切片后上面很少有崩裂现象。气微腥,味淡微咸。

广角瓣:是广角个的加工品,主要是为了适应某些地区喜销白色广角或小块广角的习惯,将广角个锯成瓣块,显露出内在的白色部位,以利选择。本品多采用白犀额上生长的第二支角锯成,第二支角较第一支角短小,直立而不弯曲,尖端稍扁,外壁多不涂黑漆。呈灰褐色锯断面光滑平坦,丝纹细腻,中间多黑灰色,外围青白色或黄白色,有时淡粉红色,呈半透明状。根据内在黑白部位比重的大小,区分为黑边角或白边角。余与广角个相同。

广角按古代说法是:鹿取茸,犀取尖。以黑尖为好。北方有些地区仍取此说,南方各地则喜稍白边角。总之,黑白两色不能区分品质优劣,一般多以外形光洁,砂底无肉者为好。

 

主要成分:含碳酸钙、磷酸钙等。有效成分为犀氨酸;尚有多肽化合物及强心成分。

 [犀牛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用热水抽提, 可得 2mg/g 的氨基酸, 其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种.水煎液又含乙醇胺]


炮制

犀角片:劈开,用热水浸泡,捞出,镑成薄片,晒干即成。

犀角粉:锉碎,研成细粉,即成。

 

性味:苦、酸、咸、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