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槐花拼音Huái Huā 英文名FLOS SOPHORAE 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性状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鉴别(1) 本品粉末黄绿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钝三角形,直径14~19μm 。具3 个萌发孔。非腺毛1~3细胞,长86~66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草酸钙方晶少见。 (2) 取本品粉末0.1g,加乙醇10ml,加热5 分钟,滤过。取滤液1ml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2~3滴,即显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10分钟,放置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待乙醇挥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槐花:取净槐花,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槐花炭:取净槐花,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褐色。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槐花拼音Huái Huā 别名槐蕊(《本草正》)。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商品称"槐花";花未开时采收花蕾,商品称"槐米"。除去杂质,当日晒干。 原形态槐(《尔雅》),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金药树、护房树。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粗糙纵裂。内皮鲜黄色,有臭味;枝棕色,幼时绿色,具毛,皮孔明显。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厘米,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咸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6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下面伏生白色短毛;小叶柄长2.5毫米;托叶镰刀状,早落。圆锥花序顶生;花乳白色,长1.5厘米;萼钟形,5浅裂;花冠蝶形,旗瓣同心形,有短爪,脉微紫;雄蕊10,分离不等长;子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长2.5~5厘米,有节,呈连珠状,无毛,绿色,肉质,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粒,深棕色,肾形。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平原或植于庭园。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而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为主产区。 性状①槐花 干燥花朵,花瓣多数散落,完整的花呈飞鸟状,直径约1.5厘米,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基部萼筒黄绿色,先端5浅裂。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弱,味微苦。以色黄白、整齐、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②槐米 又名:槐花米(《医方易简》)。系干燥的花蕾,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5毫米,宽1.5~2毫米。外表黄褐色或黄绿色,稍皱缩,下部为钟状花萼,先端具不甚明显的5齿裂,有时有短柄,上部为未开放的花冠,大小不一,花萼和花冠的外面均疏生白色短柔毛。质松脆。气弱,味微苦。以花蕾足壮、花萼色绿而厚、无枝梗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芸香甙,花蕾中含量多,开放后含量少。又从干花蕾中得三萜皂甙0.4%,水解后得白桦脂醇、槐花二醇和葡萄糖、葡萄糖醛酸。 另从花蕾中得槐花米甲素(14%)、乙素(1.25%)和丙素(0.35%),甲素是和芸香甙不同的黄酮类,乙素和丙素为甾醇类。又含鞣质,生槐花含0.66%,槐花炭鞣质含量约为生槐花的4倍。 药理作用①对毛细血管的影响 槐花中的成分芸香甙及其甙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槲皮素可增强豚鼠、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抵抗力(用负压引起正常及肝素化动物皮肤出现瘀点的方法),降低血管通透性(用兔-氯仿法),其对毛细血管稳定性的作用较芸香甙强1/3。近年报道槲皮素等黄酮醇型化合物对Arthus phenomenon(致敏动物皮下注射抗原,引起局部水肿及坏死)有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无色矢车菊素对豚鼠及人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有双相作用:早期暂时性使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加,随后是强而长时间的作用,可持续几天,但另一些黄酮类对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仅表现单相作用。连续大量应用芸香甙及槲皮素,可阻止由于减压而引起的鼠肺出血。 ②抗炎作用 芸香甙及槲皮素对大白鼠因组织胺、蛋清、5-羟色胺、甲醛、多乙烯吡咯酮引起的脚爪浮肿,以及透明质酸酶引起的足躁部浮肿有抑制作用。芸香甙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对兔由于芥子油引起的结膜水肿,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如将芸香甙溶于丙二醇中,预防炎症的效果更好。静脉注射芸香甙能抑制兔因马血清引起的皮肤、关节过敏性炎症及Arthus phenomenon,这可能是由于它对毛细血管壁有保护作用,使毛细血管致密,抑制渗出所致芸香甙硫酸酯的钠盐能加速狗因注射松节油引起的后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恢复。关于芸香甙类黄酮的抗炎原理,说法很多,如兴奋肾上腺皮质(给予芸香甙衍化物后,肾上腺中维生素C及胆甾醇含量降低,血浆中甾醇类显著增加),血中肾上腺素增多(可能是由于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或单胺氧化酶产生竞争性抑制所致),间接的抑制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使血管前括约肌张力增加,降低真毛细血管充血的总量;有认为系抑制了透明质酸酶所致;也有认为是由于保护了肥大细胞的"裂解"及"脱粒",因此抑制了前致炎胺的释放,以及阻碍肾上腺素分解两种因素综合所致。从生化方面认为是由于其阻断了多种酶的巯基,并与酶中的主要金属离子复合而表现抗炎作用。关于其抗水肿的作用,则认为是由于增加了透明质酸的粘度,及抑制了胞膜三磷酸腺甙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