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观音莲拼音Guān Yīn Lián 别名海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峨嵋药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左右。根状茎粗而横走,鳞片三角形,显筛孔状,棕色。叶近生;叶柄租,长10~30厘米,褐棕色,无毛;叶片羽状深裂,长30~40厘米,宽20~30厘米;裂片线形,长7~15厘米,宽3~4厘米,钝头,边缘微波状;叶纸质,绿色,叶脉明显,细脉网状。孢子囊群小形,星点状散布叶下,有时融合;孢子两面形,平滑。 生境分部生林下或溪边湿地。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刀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叶:治跌打,下水,治疝气。" ③《广西植物名录》:"全株:清热祛湿,活血散瘀。治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观音莲拼音Guān Yīn Lián 英文名Widened Microsorium 别名海草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来源药材基源:为稀子蕨科植物稀子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达90cm。根茎横臣或斜伸,粗短,顶部有棕色短腺毛。叶簇生;叶柄长25-50cm,腹面有纵沟,幼时密生棕色短腺毛,后渐脱落;叶轴及羽轴均疏生棕色生腺毛,叶轴上常有一卵形芽苞,褐绿色;叶片膜质,狭卵形或三角状椭圆形,长30-45cm,宽18-36cm,四回羽状细裂;一回羽片10-15对,近对生,有柄,狭卵形,第1对羽片最大,长14-24cm,宽8-12cm;二回羽片约15对,互生,有短柄,狭卵形至披针形,长4-7cm,宽1.2-2cm;三回羽片8-10对,互生,具短柄,斜长圆形,长6-8mm,宽5-6mm,两侧各有1-2个有尖头的裂片;叶脉羽状,侧脉在裂片内分叉。孢子囊群小,圆形,生于叶背小脉的近顶部,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500-1600m的沟谷密林下或山沟灌木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粗短。表面棕色,横断面可见黄白色维管束。叶柄长25-40cm,直径约3.5mm,禾秆色,草质,密被锈色的腺状毛;叶片三角状长圆形,长25-40cm,宽18-30cm,四回羽状细裂,膜质,褐绿色;叶轴及羽轴有锈色腺毛,叶轴中部以上常有1-3枚珠芽腋生于羽片基部。孢子囊群圆而小,近顶生于小脉上。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稀子蕨内酯(mukagolactone),稀子蕨素(monachosorin)A、B、C。 性味微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骨痛;跌打伤痛;疝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治刀伤。 2.《广西药植名录》:叶:治跌打,下水,治疝气。 3.《广西植物名录》:全株:清热祛湿,活血散瘀。治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