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观加入物质与意识更好领悟

2019-10-31 19:11|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438| 评论: 0

摘要: 揭密天人合一中医思维,加入物质和意识来领悟更好 中医研究对象是生命,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科学需要克服人的意识强加于客观对象上去认识,从而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过程,而完成理论的建构; ...


     中医研究对象是生命,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科学需要克服人的意识强加于客观对象上去认识,从而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过程,而完成理论的建构;心学哲学则是研究“存天理,去人欲“的逻辑规律,避免意识负面性,使得物质和意识的整体和谐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将“中医”讲明白,接下来该谈谈“科学”,先把人的意识与物质客观存在的关系说清楚,这样再谈就更好理解了。

     物质、意识的存在性是哲学理论的基础,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讨论,联系实际来认识。

      就比如你可以拿“1个苹果”给我,但你不可以拿“1”和“个”给我。那“1”、“个”都必须附着在现实的物质上。而“1”、“个”是人类抽象物质后的符号表象,抽象化后的规律过程,包括公式、定理、统计、数学模型等,因此理论、语言、定义、概念等等是人类对物质抽象,成为事实上的“客观存在物质”与“人类意识”的统一体的科学理论。

     只认识到科学的客观性而忽略意识与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在思考中应用偏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不仅在科学发展方面,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页面都发生着,因此当伪科普们用错误的科学理论来否定中医等传统文化就在于错误地应用了客观的规律。而这些混乱的科普形成社会意识而成为了科学文化,就在于错误的思维、错误的逻辑产生错误的导向,必须从物质和意识的整体来认识。


    《道德经》开篇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万物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有了名字,并不是属于原有的现象。因为万物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无名的状态。万物有了生气,是人的意识产生,而为万物之母。王阳明说:”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这就是哲理性,就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些就是同出而异名的事。它是哲学,也是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的人类世界都从此开端,要进入之个门,就得先明白这些道理。

     如面前一张桌子,桌子的材料、形状、位置、色泽等等构成完整的客观存在,它的本身是“无名”,而“桌子”(名词)则是客观存在的人脑中的反应,“桌子”(名词)与桌子的客观存在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桌子,即使作为物体的桌子本身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我们说桌子时就包含了“桌子的名字”和“桌子的物体”。那么客观存在的桌子物体是“无名”,“桌子”的名字及物体”则是“有名”。桌子就是有名与无名的联合体,物质与意识的联合体。

      理解“有名”与“无名”、从整体思维原则上来说是悟到现实事物的整体与整体之下的各种分析构成,这又需要有具备有分析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将整体的事物抽象出包含属性的能力,当然也必须做到,这也是现代科学产生的哲学原因。它将自然规律抽象化成为语言文字符号等,使研究共同体内的方法统一,而将人大脑思维解放到形象化、形式化、机械化,由道而器的,工业化得以诞生。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要从整体进行分析而,道是整体性,反映到人的意识是“形而上”,然后对整体进行分析就产生了人的思维定义,形成外在的语言表象的形而下的“器”。客观整体产生事物的无名的部分(如变化规律)与事物的有名的部分(理论、概念等),有名之后继续进行分解,对事物的属性开展分析,比如商品分为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空气分为氮、氧,生命进行心理、生理、器官等成分,是整体与分析,无名与有名关系、物质与意识关系。


      明白意识能动性的不是唯心的。因为“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因为唯心主义只看到意识的“有名”,而不知道“有名”的来源是“无名”,“无名”才是“有名”的根。而一些科学教就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他们没有人的实践观。
      中国哲学是要把人放在观察的位置上,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存天理、去人欲等等都是这样,相对、辩证的概念关系。天人合一,相对的概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外在的就是天,内在的就是人,外在的是客观事物,内在就有意识与主观欲望想法,科学就是要客观去主观。存天理,去人欲。

     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人的意识去认识,就是天人合一,要客观地认识世界,就是“存天理”,不能以个人的理解来揣度就是“去人欲”。物质和意识的整体性是现实存在,明白二者的关系可以使人的感性和理性活动在同一逻辑下运行,否则产生诸多矛盾,人的意识层面不仅会影响科学,还与社会生活、文化等全方面相关,它是单个个体意识的独立与社会自然整体的矛盾。如果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反生错误,则建立在错误之上所有解释都是错误的,就在于物质的客观性不明,要么不是整体性,要么不是客观性,只有整体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才能和谐。

     科学不是标签,科学是正确的思维过程。科学是思维的过程,必须要有严谨与客观,否则其本身就是反科学的,它不在于是否是什么身份,是否是什么国家,是否是什么与现代,而在于是否用正确的客观的方法与工具。


      天人合一就是整体思想,中医是整体哲学与科学的结合,是道与术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百年来,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后,一些近代文人对中医的认识偏颇。他们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批判中医,影响深远直至现在。而中医是集东方文明的大成,它既有文化的内涵,又有哲学的厚重,还有科学的严谨,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锋的焦点。

      但我认为这个交锋不仅是民族的交锋,同时还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还是整体观与分析还原理论的矛盾,还有辩证法与机械论的对质,是多元复杂思维与简单二元思维的关系,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要站在思维、哲理的角度来分析,否则无从谈起,而当代科学宣传,已然将“科学”当成了真理,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科学是需要人的思维,是存天理去人欲的过程,它不是死板的概念定义,而是人去战胜自然,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