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茯苓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麦门冬(去心,焙)4两,石膏5两,茅根(锉)1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口干唇焦,心脾脏热,唯欲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冬瓜1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白术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壅滞,暴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小麦半匙,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泽泻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2两,桑白皮(锉)3两,桂(去粗皮)1两,磁石(捣如麻粒大,淘去赤水)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三焦气不宣通,膈壅停水,不下至肾,肾消肌肉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水2盏,加大枣3个(擘破),薤白5茎(细切),煎至1盏,去滓,分2服,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至晚亦然。此药内消,不吐利,服1剂讫,津液未通,血脉未行,肌肤未润,更服1剂。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茯苓汤别名茯苓加减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陈橘皮(去白,焙)3两,泽泻3两,桑根白皮(锉)3两,芍药4两,白术4两,人参2两,桂(去粗皮)2两,石膏8两,半夏6两(汤洗7遍)。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积热,食已辄饥,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用法用量茯苓加减汤(《宣明论》卷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麦(薛米)(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陈曲(炒)1两,半夏(姜汁浸2宿,切,焙干)1两,草豆蔻(去皮)3个,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积冷,止腹痛,通中消饮。主膈气痰结。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茯苓汤别名茯苓散 处方茯苓(去粗皮)1两,知母1两,白术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人参(去芦头)1两,芦根(切)1两,甘草(微炙赤,锉)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 用法用量茯苓散(《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茯苓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两,人参3两,甘草(炙)2两,白术2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下筑悸,肾气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茯苓汤别名小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人参2两,陈橘皮(去白,焙)2两,桔梗(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厥逆冷气冲注,刺痛胀满。 用法用量小茯苓汤(《宣明论》卷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痈疽验方》:茯苓汤处方赤茯苓1钱,桃仁(去皮尖)1钱,甜瓜子(研)2钱,芒消2钱,大黄(炒)2钱,牡丹皮2钱半。 功能主治肠痈。 用法用量作1剂。水2钟,煎1钟,食前服。 摘录《痈疽验方》 《古今医鉴》卷十五:茯苓汤处方薏苡仁1两,皂角刺1两,木瓜1两,白芷1两,当归尾1两,生地黄1两,川牛膝1两,白芍药1两,黄柏1两,防风1两,大皂角5钱,川椒5钱,红花5钱,甘草节7钱,羌活7钱,金银花2两。 制法上锉作10剂。 功能主治远年久日一切杨梅天泡疮毒,甚至腐烂肌肉,流脓出汁,臭不可闻,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1剂和土茯苓4两同煎,空心服。 注意忌茶。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