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参与调节酶活动: Apo CI为脂蛋白脂酶( LpL )的激活剂,而Apo C则为L pL活性的抑制剂。卵磷脂胆固醇酰基移换酶( LCAT )活性可为Apo A I和Apo AIV所激活。
(4)识别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受体: Apo B100能被LDL受体识别, Apo E不仅能被LDL受体识别,还能被CM残粒受体识别,促进这些含有Apo的LDL、VLDL和HDL的代谢。 3.脂蛋白受体: (1) LDL受体: 是目前了解较为清楚的脂蛋白受体。这种受体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表面上,但以肝细胞上最为丰富,对脂蛋白分子中的Apo B和Apo E有特异性识别和高亲和性结合能力,故亦称为Apo B、Apo受体。LDL受体主要参与VLDL、IDL和LDL的分解代谢。它通过介导血浆胆固醇的主要载体LDL进入细胞,来调节血浆胆固醇水平。LDL受体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后转移到细胞表面,在被覆陷窝内聚集成簇,与血浆LDL中的Apo B100或Apo E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 (2)其他脂蛋白受体: 除了LDL受体外, 还有其他脂蛋白受体。其中较为确切的是近年发现仅存在于肝细胞表面膜上的一种特异性受体Apo受体。这种受体主要识别含Apo E丰富的脂蛋白,包括CM残粒和VLDL残粒( β-VLDL ) , 所以又称为残粒受体( remnant receptor)。在单核巨噬细胞膜上还有氧化修饰的清道夫受体和VLDL受体,后两种受体数量比较恒定,不受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的调节。 (二)脂蛋白与ASCVD 1.CM: 以TG为主,正常人空腹12 h后,血浆中CM已完全被清除。以往认为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胰腺炎。而近来的研究表明,餐后高脂血症(主要是CM浓度升高)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CM的代谢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而摄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 VLDL : 由于VLDL富含TG ,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一直存 在争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浆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理论依据是: (1)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其结构发生变化,颗粒变小,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加,产生β-VLDL ,这是唯一-不必经化学修饰就可在体外试验中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积的脂蛋白,因而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 VLDL浓度升高,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例如,高VLDL血症常伴有小颗粒LDL增加,而小颗粒LDL易被氧化,氧化后的LDL ( oX-LDL )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在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VLDL相对较小且相对富含Apo B ,这种颗粒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因此, V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它们的颗粒大小和胆固醇含量成正比。 3.IDL: 一直被认为具 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是,由于IDL的分离技术相对复杂,有关血浆IDL水平与冠心病的大型临床研究报道不多。有研究表明,血浆IDL浓度升高常易伴发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4. LDL : 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LDL。LDL主要是由CM和VLDL转化而来,含高量的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主要在肝外组织被利用,其代谢取决于与LDL受体结合活性。L DL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加以利用的脂蛋白。由于体内60%~70%的胆固醇存在于LDL中,血清TC水平升高主要为LDL-C升高所致。 5.HDL:
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胆固醇的逆转运主要依靠HDL的作用。HDL主要是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新生的HDL呈碟形,含有Apo AI、Apo AI、Apo E和Apo J ,它是LCAT作用的部位。Apo A I为游离胆固醇的接收体,促使肝外组织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外流。HDL的半衰期约为5d ,主要降解场所是肝脏。因此,HDL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的脂蛋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中HDL-C<0.907 mmol/L ( 35 mg/dl)者,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为HDL-C> 1.68 mmol/L ( 60 mg/dl )者的8倍。HDL-C水平每增加0.026 mmol/L ( 1 mg/dl),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则下降2%~3%。 6.Lp(a) : Lp( a)被氧化修饰后,可通过清道夫受体及通过吞噬作用被单核巨噬细胞大量摄取和降解,使之形成泡沫细胞,继发一系列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另外,天然Lp(a)可与纤维蛋白结合,氧化修饰后的Lp ( a)与纤维蛋白原位点的结合增强,从而抑制纤溶酶原及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 )活性,使纤溶功能降低,凝血功能亢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成慢性或急性血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