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石 Huáshí(《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Mg3·(Si4O10)·(OH)2 ]。主产于山东、辽宁、广西。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气微,味淡。以色白、滑润者为佳。洗净,砸成碎块,粉碎成细粉用,或水飞晾干用。 【药性】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应用】 1.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滑石性滑利窍,寒则清热,故能清膀胱湿热而通利水道,为治淋证常用药。若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淋及尿闭,常与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若用于石淋,可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配伍。 2.暑湿烦渴,湿温初起 本品甘淡而寒,既能利水湿,又能解暑热,为治暑湿、湿温之常用药。若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可与甘草同用,即六一散(《伤寒标本》);若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胸闷,脉弦细而濡,则与薏苡仁、白蔻仁、苦杏仁等配伍,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3.湿热水泻 本品既清热解暑热,又利水分清泌浊,即所谓能“分水道,实大肠”。尤宜于湿热或暑湿水泻,小便不利,可与猪苓、车前子、薏苡仁等同用。治伏暑泄泻,《普济方》以之与藿香、丁香为末服用。 4.湿疮,湿疹,痱子 本品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治疗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治痱子,则可与薄荷、甘草等配合制成痱子粉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10~20g;滑石块先煎,滑石粉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还含氧化铝、氧化镍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硅酸镁 [Mg3(Si4O10)(OH)2]不得少于88.0%。 2.药理作用 本品有利水作用。还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滑石粉撒布创面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在体外,10%滑石粉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其他】滑石在直肠、阴道或创面等处可引起肉芽肿,滑石粉又常用作避孕器具及会阴的撒布剂,常如此应用,其卵巢癌发生率比不用者可能高约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