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的源流●中医急诊学临床理论体系的形成期 ...

2021-2-26 15:40|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558| 评论: 0

摘要: 二、中医急诊学临床理论体系的形成期 南汉时期,中医临床医学已有了相当的水平。东汉末年,区圣张仲景看到其家族“建在相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来十居共七”发出了“感任昔之比我伤横天之莫救” ...
二、中医急诊学临床理论体系的形成期

    南汉时期,中医临床医学已有了相当的水平。东汉末年,区圣张仲景看到其家族“建在相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来十居共七”发出了“感任昔之比我伤横天之莫救”的感叹。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对东汉以前的急诊急教理论和经验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并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不仅创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同时又是研究中医急诊学的专著,真正地推动了整个中医学学术的发展,把中医急诊学的学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张仲景以外感疾病(伤寒)为基础,首次提出了“ 六经辨证学说”,建立了中医急诊学的“辨证救治体系”,对后世各学科的辨证论治体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经辨证体系”不仅体现了六种不同疾病的危重状态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各自相互独立存在,即所谓的“传变”、“合病”、“ 并病”、“直中”等,是一种高层次上的辨证论治体系。

    在治疗上张仲景把汉代以前的学术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及理法方药。如以麻黄汤为主的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的和法,以瓜蒂散为主的吐法,以承气类为主的下法,以白虎汤为主的清法,以真武汤为主的温法等,至今在临床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张仲景论治急症不仅重视疾病的本身,更重视疾病危重期的状态及各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恒动的、辨证的、整体的观点来论述,“六经辨证”就是一种对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相关联的六种不同的疾病危重期的状态的认识。这种研究方法为后世各家研究中医急诊学提供了典范。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彻底摆脱中医急诊急救理论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使其诊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方可使,有药可用,临床疗效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此外本书还记载了猝死、食物中毒等的急救方法,为中医急诊急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