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学术近代研究现状及展望●研究现状及成果 ... ... ... ... ... ... ...

2021-2-26 15:28|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510| 评论: 0

摘要: 中医急诊学的研究与发展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20世纪中叶至今,中医急诊的研究最然歌得了进展,但仍没有质的飞跃。既代西医药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对临床急症的教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处理方法,而且在患着的心目中 ...

 中医急诊学的研究与发展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20世纪中叶至今,中医急诊的研究最然歌得了进展,但仍没有质的飞跃。既代西医药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对临床急症的教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处理方法,而且在患着的心目中普遍存在“中医治慢,西区教急”的错误观念,所以说,新世纪中医急诊学的研究任重面道远。

 从20世紀s0年代开始,在吸收古人经验的基础比对中医急诊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例如,1954年石家庄地区运用中医学温病理论和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是著疗效。此后中医急诊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急胶症、冠心病心纹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在70年代均取得了不少的临床经验。但此时是无统一组织,无计划地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医急诊学进入了一个振兴与发展的时期。政府十分重视中医急症研究的组织工作,如1983年1日1月,卫生部中医司在重庆召开了全国中医院急症工作座谈会,专题讨论如何开展中医急症工作,并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医急症工作的意见》。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全国组织了外感高热(分南、北方组)、胸鼻心痛、胃痛、既脱、中风、血证和剂改攻关协作组,后又成立了多脏衰.呼吸、痛证协作组,各地也建立了相应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了中医急症工作。

 1984年以来,以这些急症协作组为龙头在中医急主诊疗规范化、临床研究、剂型改革、基础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一些急症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出版了一-些急症学专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急诊学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及成果

(一)诊断、疗效标准规范化

 中医急诊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就要求与国内外医学接轨,首先就要依据中医理论。中医特色在临床中进行诊疗标准规范化的制定。其内容组成应包含病名、诊断、疗效三个标准。中医病名是特色的组成,不可废除。但其广泛的内酒却严重影响着研究水平、学术水平的纵深性提高,不可墨守,必须规范。以王水炎院士领导的脑病急症协作组对中风病的病名诊斯做了深人研究,提出三层诊断法,包括病名、病类、证名的全病名诊断。悦一命名为中风病,又称卒中(内中风),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病类按有无神识保蒙分为中经络和中脏磨。证名9条。中经络5条: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炎整血.痹阻脉络证:提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察证和阴虔风动证。中脏腑4条:风火上扰清窍正,痰湿蒙塞心神证。痰热内团心窍证和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其病名诊断的描述举例为“中风病,中脏府,痰热内团心窍证”。中风病名诊断经全国30余个医疗科研单位2000多例患者的反复临床验证而具科学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推动了中医急诊的学术发展。胸痹急瘙协作组对胸痹病的诊断作了探讨,提出了“病证相配,组合式分类诊断法”。首先将中医病名内涵赋以西医病名。实现规范化,把胸痹病相当于冠心病,把5个临床类型全部归入中医病名内涵。即胸痹心痛相当于冠心病心饺痛。胸痹心悸相当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水相当于冠心病心力衰竭,胸痹心厥相当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胸痹心脱相当于冠心病心脏骤停。再分6个证名,即心气虚损证。心阴不足证,心阳不振证,痰浊闭塞证,心血痛阻证和寒凝气清证。其病名诊断的描述举例为“胸痹心痛。心气虚损兼痰浊闭塞证”。胸痹病名诊断经全国近20个医疗科研单位1800多例患者的反复临床验证而具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血证协作组对吐血黑便诊断标准的含义定为血由胃来。从窍而出。厥脱协作组明确厥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胜气或成亡津失血所致气机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以脉微欲绝、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四肢厥冷为主症。并提出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参照本病辨证。在病名方面无法运用传统中医学概括者,就及时地摧出现代医学的病名,如王今达教授领导的多脏协作组不仅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多脏器 功能失调综合征”的病名,而且较早地在国内制定了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危重程度的判定标准,同时归纳总结了本病“三证三法”的辨证体系,提出了“菌毒并治”的创新理论,在世界危重病医学范围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诊断标准突出诊断要点,从主症与兼症加以描述并指出诱发因素,还合理地吸收现代医学如生化、细菌、免疫、 X线、CT. B超等诊断标准,补充有意义的体征和理化检查内容。

疗效标准采用计量评分法,采用四级制。特别是对中医证候学的判断由以往的定性法改为目前的定量法,增强了评定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早在1984年就组织制定中风、外感高热、胸痹心痛、血证、厥脱证和胃痛6个内科急症的诊疗规范,于1989年试行,190年7月1日在全国试行,后又补充了头风、痛证、风温肺热病、湿热、多脏衰5个诊疗规范,印成《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一书在全国推行使用,使中医急主诊疗标准规范化近出了可喜而扎实的一步。

(二)辩证方药序列化

中医诊治急症的理法,既是对急症临床诊断和治法用药的学术归纳,也是对急症病因、病理,病性、病位和病势的综合分析,具有具体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限理法方药于一体的理论特色,是探索和开拓中医治疗急症的临床基础,所以成为近年各地开展中医治疗急症都十分重视的又思路特点。

保持急症辩证论治的理法特色,从方法学的角度而论,主要是通过有效治法方药的药效学研究来体现,这种研究方法对阐明和印证中医“证"的病机理论及其证治规律,具有现代科技进步的内容。这样“以药探理”的研究方法,为深人探讨急症理法方药的内在联系:揭示急症的治法特点,开拓了新的途径,扩大了-批传统方药的急救应用范围,明显地提高了急救的疗效。。

目前,中医急症方药的研究已从单-的治法方药向养证序列方药方面发展,在中医药理论特别是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急症方药强调按病种、病机、病情序列配套。如治疗胸痹心痛,速效止痛分辨寒证、热证, 既“急则治标”止痛为先, 又“级则治本”治病为根。研制出组方新、工艺新、标准新的序列方药,在临床配套使用中,明显提高了中医诊治胸痹心痛的疗效水平。对暴喘的治疗,中医认为肺肾之望为本,痰瘀交阻为标,但在论治时,攻实则伤正,而补虚则助邪,此时应当标本兼治,而不能一一味攻邪或扶正。经临床观察,采用一日两方标本兼治法,疗效不仅较一日一方治标法好, 而且还较一日一 方标本兼治为佳,投药方法的辨证序列配套也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另外,中风构、外感高热、急性血证以及急性胃痛等病证也分别实施了辨证方法的序列配套,使中医诊治急症的临床疗效明显地迈上了新台阶。

(三)抢救手段多样化

    急症的中医急救,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急救手段和投药途径受到多方限制,致使其理法特色和专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能否发挥急教方药的药效,是影响中医急教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各地集中协作攻关的重要难题。更新中医的应急手段,从临床的角度而论,与急教有效方药的剂型和投药途径的改革密切相关,这些改革包括以下技术进步的内容:①保持中医的理法特色,具有中医理论和经验提供的处方依据;②采取现代临床验证观察分析方法,参考现代诊断检查数据:③经临床验正为可靠的有效急救方药;④按照现代制剂的先进工艺技术程序进行试制并进行相应的药理实验,取得安全有效的实验结果;⑤再经临床进行分组对照扩大验证并取得客观的疗效评价。通过这样设计剂型改进的技术加工,基本上能反映出新制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提高和改进。仅近年全国九个急症协作组的不完全统计,各种急救中药新制剂共四十多个品种,剂型有注射液、吸人剂、舌下给药薄膜及含片、结肠灌注剂及栓剂,以及口服剂(口服液、冲、散、片)等,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穿號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瓜霜退热灵等。这些新制剂的研制成功大大丰富了急症的救治手段。

采用多种治法联用的急救措施,概言之有内治法和外治法、药物治法和非药物治法等之别,也指理法方药一-体化中的不同治法原理而言。它是在临床辨证明确之后,针对不同病证诊断制定的不同治法原则,依此治法原则立方道药,以求选方对证、用药效专之功。近年来在探索提高中医急症治疗效果的进程中,多采用多种治法联用,如对急性感染所致急症的治疗采用了如下几种两法联用:活血与清解联用,清解与救阴联用,固脱与清解联用,中西药物的联用等。抢救手段上多品种、多制剂、多途径的多样化,不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医对急症治疗的应急之需,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医救治上综合处理的优势。

(四)急救理论创新化

中医发展史已经表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学术上质的飞跃,都首先在急诊医学上突破。历史上伤寒和温病的两次学术高峰对中医学的功绩已载人史册而不可磨灭,当今我们正面临第三次突破,近年来在中医急救理论的创新上已经做了不少的学术准备。在外感高热和多脏衰的救治上提出了“热毒学说”: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脑卒中、ARDS、菌痢和消化道出血采用了通下法,运用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急性脑出血主张运用破瘀化痰、解毒通络,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毒损脑络” 的新理论:对流行性出血热主张凉血行療,解毒开闭固脱法;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痰瘀同治:中风病的治疗重点已转到先兆病的预防及大康复上:护理上提出了“辨证施护”观点,密切了中医学“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整体护理”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星星之火”.随着学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人,将会在中医急诊学理论上有新的突破,真正推动中医学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科学化

临床研究方法一改以往个案报道及病例总结的低水平状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研究内容,如:诊断和疗效评判,采用社会公认的标准:临床观察研究,采取严格的科研设计,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并以近年西医的先进治疗程序及要求进行。由于客观指标(包括临床、药效学实验指标)是新药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因而促进了中医急诊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加强了对急症发生、传变、预后机理的认识。

 临床和实验研究引人现代科技方法的结果,既保持了中医特色和优势,又使中医迈人了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殿堂。可以预测,中医实验学一且 创建和诞生,中医学术的新突破必将迅速来临。

 虽然中医急诊医学朝着排证方药序列化、诊疗标准规范化、急救理论创新化、抢救手段多样化、研究方法科学化的方向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医急诊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的急诊辨证论治体系,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应急先进技术手段,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和优势的序列中药新制剂。为了中医急诊研究工作快速、顺利地进行,应加强对中医急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的探讨,以促进中医急诊医学的更大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