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

2019-11-4 16:17|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356| 评论: 0

摘要: 茵 陈 Yīnché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春季幼苗高6~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 ...

茵 陈 Yīnché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春季幼苗高6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绵茵陈气清香,味微苦;花茵陈气芳香,味微苦。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

1.黄疸尿少 本品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之要药。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栀子、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黄疸湿重于热者,可与茯苓、猪苓等同用,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若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

2.湿温暑湿 本品其气清芬,清利湿热,治疗外感湿温或暑湿,身热倦怠,胸闷腹胀,小便不利,常与滑石、黄芩、木通等药同用,如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3.湿疮瘙痒 本品苦而微寒,其清利湿热之功,可用于湿热内蕴之湿疮瘙痒,风痒隐疹,可单味煎汤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香豆素类成分:滨蒿内酯,东莨菪素等;黄酮类成分: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蓟黄素等;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水杨酸,香豆酸等。还含挥发油、烯炔、三萜、甾体等。《中国药典》规定绵茵陈含绿原酸(C16H1809)不得少于0.50%,花茵陈含滨蒿内酯(C11H1004)不得少于0.20%

2.药理作用 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并有解热、保肝、抗肿瘤和降压作用。其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蝼蛄下一篇:珍珠草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