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药审中心通告2021年第4号) ... ... ...

2021-2-6 23:03|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588|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

摘要: 本指导原则主要为基于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DDI 研究提供一般研究方法、常见评价指标和研究结果解读的通用指导。主要适用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药、天然药物 可参照执行。 ...


2.评估在研药物是否为代谢酶的抑制剂

2.1 研究内容

应评估在研药物是否会对主要的 CYP 同工酶 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 CYP3A 产生可逆性抑制和时间依赖性抑制(Time-dependent inhibitionTDI)。

2.2 数据分析

对于可逆性抑制的基础模型,应计算存在和不存在在研药物时指针底物的固有清除率的比值 R1(图 1)。对于 CYP3AR1gut也应按图 1 所示进行计算。

对于时间依赖性抑制的基础模型,应计算 R2(图 2)。

  

如果 R11.02R21.25 R1,gut11,则应采用机制模型或开展使用敏感指针底物的临床 DDI 研究进一步确认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根据静态或动态机制模型(如 PBPK 模型)预测存在和不存在在研药物时,敏感指针底物的 AUC 比值(AUCR)≥1.25,则应使用敏感指针底物开展临床 DDI 研究。

当静态机制模型或 PBPK 模型用于预测由酶抑制引起的 DDI 时,模型应仅包括抑制机制(即不应同时包括诱导和抑制两种机制)来评估在研药物抑制代谢酶的风险。

3.评估在研药物是否为代谢酶的诱导剂

3.1 研究内容

应评估在研药物是否会诱导主要的 CYP 同工酶 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 CYP3A4。研究初期,可只评估 CYP1A2CYP2B6 CYP3A4。因对 CYP3A4 CYP2C的诱导作用都需要激活孕烷 X 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若体外试验未见对 CYP3A4 酶的诱导,则可不必再评价对 CYP2C 酶的诱导作用。若在研药物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可以诱导 CYP3A4,且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则需评估其诱导 CYP2C 的可能性。但如果使用 CYP3A 敏感底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为阴性,且在研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 CYP3A4 未见抑制作用,则可排除在研药物对CYP2C 诱导的可能性。

3.2 数据分析

至少采用三个供体,每个供体的诱导结果应单独评估。如果至少一个供体的结果超过了预定的阈值,则在研药物可能具有诱导作用,需进行后续评估。评估在研药物对代谢酶潜在诱导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倍数变化方法(Fold-change method):采用由已知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药物校准的体外系统,在研药物孵育后,测定 CYP 酶的 mRNA表达水平倍数变化,以评估在研药物是否为酶的诱导剂。如与溶剂对照相比,如果在研药物在预期肝浓度下,CYP 酶的 mRNA 变化倍数≥2 倍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增加,则认为具有潜在的诱导作用;如果mRNA 变化倍数<2 倍,但增加比例>阳性对照药物增加比例的20%,则不能排除对酶诱导的可能性,建议进一步试验确认。

用于计算相对阳性对照增加比例的公式为:% 阳性对照药物 = (在研药物处理后的细胞 mRNA 增加倍数-1) × 100/ (阳性对照药物处理后的细胞 mRNA 增加倍数-1)。肝预期药物浓度可以通过假设一定倍数的 Imaxu来计算(如治疗剂量下平均最大稳态游离血药浓度的30 倍)。

相关性方法(Correlation methods):根据同一酶的一组已知诱导剂的诱导得分(RIS)或 Imax,u/EC50 的校准曲线,预测在研药物临床诱导作用的程度(如在存在和不存在诱导剂时,指针底物的 AUCR),如图 3 所示。如果 AUCR0.8,则认为该药物在体内具有潜在的诱导作用。有时由于在研药溶解度或细胞毒等情况所限,Emax EC50难以确定,则可采用其它的经过验证的相关性方法。

3 评估在研药物对代谢酶具有潜在诱导作用的两种相关性计算方法

 

基础动力学模型:根据图 4 所示计算 R3值并和预先设定的临界值作比较,如 R30.8 可能提示在研药物在体内具有潜在的诱导作用。

4 诱导基础模型中 R 值的计算公式

如果上述方法提示在研药物对代谢酶具有潜在的诱导作用(使用上述或由不同实验室针对这些方法开发的特定临界值),则应使用机制模型或敏感的指针底物进行临床 DDI 研究,以进一步研究在研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作用。在有和无在研药物的情况下,如果根据静态或动态机制模型(如 PBPK 模型)得到敏感指针底物的预测AUCR0.8,则应使用敏感指针底物进行临床 DDI 研究以进一步考察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当静态机制模型或 PBPK 模型用于预测由酶诱导引起的 DDI 时,模型应仅包括诱导机制(即不应同时包括诱导和抑制两种机制)来评估在研药物诱导代谢酶的风险。

3.3 其他注意事项

当评估在研药物是否是多种 CYP 酶的抑制剂时,可根据 R1R2的排序或预测的 AUCR 值(最好使用在同一研究中获得的体外抑制参数),对相应途径的敏感指针底物的 CYP 酶的体内 DDI 研究进行优先排序,即:可首先使用具有最大 R AUCR 值的 CYP 酶敏感指针底物进行体内研究。如果该体内研究的结果未显示相互作用,则无需再进行具有较低效力(如较小的 R AUCR)的体内其他 CYP酶的评估。但若该体内研究的结果显示药物与敏感指针底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应对其他 CYP 酶作进一步的体内研究,且应先从具有第二大 R AUCR 值的 CYP 酶开始。或可使用 PBPK 模型来决策是否进行其他研究,此时应使用临床数据充分验证该 PBPK 模型,以证明该模型能够恰当描述第一次使用敏感指针底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如果在研药物能产生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当进行体内试验设计时,应该考虑其贡献及代谢产物 R 值的排序。

可以考虑采用静态或动态机制模型同时预测诱导和抑制作用,以预测在研药物作为促变药的净效应。但两种机制同时预测存在一定缺陷,若抑制作用被过度预测,则可能掩盖诱导效应而导致总体效应预测的假阴性;若潜在诱导作用被过度预测,则将掩盖抑制作用,需审慎对待该结果。

体外诱导试验也可能检测到代谢酶的下调。但对这方面的研究有限,相应的机理尚不清楚。如果体外试验观察到浓度依赖性下调,且与细胞毒性无关,则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体外或体内试验来了解潜在的临床后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