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热 高热是指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包括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病性有虚实之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 本病无年龄、性别与季节差异,但不同原因的发热差异较大。 西医学的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可参考本节救治。 【病因病机】 导致高热的原因十分复杂,有虚有实,以实为多,基本病机是阳盛。 1.实证 以外感居多,亦有因爱憎分明、外伤、内在伏邪、饮食、药毒等引发者,且多为内外合邪而引发,尤以外邪与内在伏邪为最常见。且常见邪郁化毒,“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内外二邪合而伤人,必然激惹通汇于肌腠的三焦元真之气,正气奋力抗邪,与邪交争,而郁结化火,故高热乃作。情志、外伤、饮食、药毒与内在伏邪一是化毒伤人,一是阻滞气机,“气有余便是火”。 2.虚证 久瘀伤正,或实证因医药之误而损正,或劳倦内伤,致使气血阴阳亏虚,脏腑气机功能失调,阳气偏盛而引发高热。此外,虚体之人复感于内外之邪,即引发虚中夹实,实中带虚之高热。 高热传变,一般而言,具有由表及里,从阳入阴,先实后虚的基本规律,即经脉传,三焦传,卫气营血传,表里传等。但由于高热发病毒热炽盛,其变化快,危害大,时常见有变证发生。热盛生风、动血而生惊、抽、血三变证。阳盛易伤阴,热盛每耗气,故多伴见气阴两虚之兼证;正气素虚,无力束邪,毒邪人血,弥漫血络而为毒瘀证;阻格阴阳为厥为脱;衰耗脏气易伤及心阳,造成心之“气力衰竭”,而发心衰、心悸等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证诊断要点 以高热为主,体温超过39℃,脉数为诊断要点。生静伊表胥盘基高注 外感高热起病多急骤,常有明显的受凉、疲劳、饮食不洁等病史,多伴寒战;而内伤发热起病多缓,病程长,多无恶寒。热势情况: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定时发热等。伴发症状:见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痛,属卫表证;伴发皮疹,说明热人营分或血分;伴见关节红肿热痛者,则为痹热;伴见咳、痰、喘、胸痛,多属肺疾;伴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者,多为脾土受病;伴见黄疸,胁痛,胁下癜块,则多为肝胆病;伴见腹痛,尿频急灼热,则多属淋证;伴见头痛,项强,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走路不稳,抽搐,多为脑病等等。 二、证候诊断要点 高热急症证候繁多,病因复杂,但应抓住虚实,区别表里,审清标本,详察传变。 1.抓住虚实 分清虚实是高热急症辨证的关键环节。临床上以实证多见,热势急迫,多持续不解,烦渴面赤,尿黄便干,舌红脉实;虚证多见热势缓进,多有波动,气短懒言,尿清便溏,脉象多虚。 2.区别表里 表证多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脉浮数;里证则见烦渴便干,脉沉数,多伴脏腑见症。 3.审清标本 即明确高热之病机,邪、毒、热三者之主从顺逆。毒随邪入,热乃毒生,邪毒为本,发热是标;热毒内陷,耗气动血,症见吐衄发斑,则热毒为本,出血是标。 4.详察传变 高热急症变化迅速,临床必须详察病情,随证治之。外感高热多六经、卫气营血传变,内伤高热则多按脏腑传变。然亦有越经传、合病、并病及正不束邪而肆意相传者。 三、鉴别诊断要点 高热急症的识别较易,明确疾病与证候相对较难。 1.假热证 病人自觉发热,倦怠乏力,心烦躁扰,但测量体温不高,或由于测量体温不准,造成假性体温升高,但反复检测又正常者。就 2.不同疾病引发高热间的鉴别 可根据发热情况,是否伴发皮疹、关节痛等伴随症状,倾向于某一系统表现,再根据相应的望、闻、切诊去明确诊断与辨证。然对1周以上仍未确诊者,要有针对性地查找邪毒。 四、相关检查 可根据病史,体征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如血、尿、便常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胸腹部透视及针对性的B超、CT等检查。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在高热病因未明确之前,禁止滥用退热药、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以免掩盖病象表现。 2.常规留诊观察3天,卧床休息,多饮水。 3.对病情危重者,进行相应的监护与吸氧。 二、辨证救治 1.表实证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周身酸楚不适,苔薄,脉浮。 【证机概要】六淫邪毒或时疫邪气,侵伤卫表,犯及肌腠,内郁气机,正邪交争。 【治法】解表达邪。 【处理】 (1)方药:偏于寒者,选用麻黄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偏于热者,选用银翘散,药用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甘草等。夹湿者,加藿香、佩兰。便秘者,加用防风通圣丸。 (2)中成药:可选取正柴胡饮冲剂、风寒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等。辨证选取柴胡注射液等。 (3)针刺:选取大椎、曲池、风池穴,用毫针刺法,以泻为主。(4)疗法 放血疗法:大椎穴点刺放血0.5~1ml筑中后农疗中别大未血效雾化吸入:辨证选方进行超声雾化吸人。 2.里实证 壮热烦渴,尿赤便秘,口苦口干,舌红苔厚,脉实而数。 【证机概要】邪毒人里,脏腑气机失和,阳郁化热,耗气伤津 【治法】清热解毒。宜 【处理】 (1)方药:大柴胡汤为主方,药用大黄、柴胡、黄芩、赤芍、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等。 加减法:热在气分,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合用白虎汤;腑实内结者,加用大承气汤;小便赤痛者,加车前草、滑石、瞿麦;热人营血者,结合清营汤加减。 (2)中成药:可选取瓜霜退热灵、牛黄安宫丸、紫雪丹、清宁片等,亦可选用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 (3)其他疗法:辨证选用中药汤剂进行高位保留灌肠。 3.里虚证 高热,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神情不振,舌淡脉虚。爆融内前意书【证机概要】正气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虚阳内逆,阴火偏亢。 【治法】扶正补虚。 【处理】 (1)方药:当归补血汤。药用黄芪、当归等。 加减法:气虚明显且下陷者,方用补中益气汤;阴虚明显者,减黄芪用量,加用当归六黄汤;阳虚明显者,加用回阳汤。 (2)中成药:可辨证选取补中益气丸、当归补血冲剂、养血饮、鹿茸精口服液、鳖甲养阴片等。 (3)针刺:辨证选取大椎、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用补法。(4)穴位注射:辨证选取相应穴位与针剂,疗效更优。 【综合诊疗】 一、应急退热 体温超过40℃,或高热并发惊厥、谵妄、出血者,或高热伴发脱证、心衰者,或高温中暑引发高热者,或医生认为必须降温者,要及时退热治疗。 1.物浴擦浴法 麻黄、薄荷、青蒿、防风水煎擦浴,适于表热证;生石膏、知母、葛根水煎擦洗,适于里热证。 2.冷疗法 用冷水毛巾或冰袋置于额部及大血管浅表处。 3.冰水疗法 对超高热,或中暑高热者,可采用冰水灌肠,或冰水浴。 4.放血疗法 大椎、十宣穴点刺放血,有即时降温效果。 二、逆变证处理 高热、惊厥、谵妄者,要在退热降温基础上予以息风开窍,针刺人中、百会,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灌肠或口服羚角钩藤汤合白虎汤。伴发亡阳脱证,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亡津脱证,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伴见出血者,宜早投清营凉血剂,口服清营汤、清宁片,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必要时加以西药治疗。对津液耗伤者,予益气养阴生津法,口服淡盐水、生脉口服液,必要时予生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 【预防与调护】 本症的预防调护重点在于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已病防变,促进病情的康复与防止复发。 1.卧床休息,多饮水,予清淡、富于营养饮食,调节情志。 2.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防止病情逆变。 3.杜绝引发高热的病因,如避外邪,防寒保暖,禁烟酒,食饮有节,将息适宜。 4.对时疫之气引发的高热,必须予以隔离治疗,并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5.注意颅内感染之发生,并予监测与及时有效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