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衰 肾衰是指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发水津代谢失常,溺毒人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本病中医尚有“关格”、“水毒”之称。《伤寒论·平脉法第二》说:“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病位在肾,病性多为虚中夹实。 本症多见于外伤及水肿、癃闭、肾风、淋证之晚期。 西医学的肾衰竭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因病机】 肾衰之因多端,病机繁杂,变化多且乱。概言之有: 1.邪毒伤肾 感染疫毒,或误食有毒之物,或用药不当,药毒犯肾,造成肾体受损,藏真受伤,气化失权,开合失职,溺毒人血,弥漫三焦而成。 2.肾体失养 久患肾疾,或久病及肾,或久劳损伤,复加劳累太过,耗伤正气,日久造成肾体失养而不复,肾之阴阳日渐衰耗,气化不利,浊阴内蓄而难化,转生溺毒,蓄积体内,发生肾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多有原发性肾系疾病,或创伤、中毒等病史,临床以少尿,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较为突出,或见浮肿,头痛,搐搦,心悸气短,皮肤瘙痒,视物不清,食少纳呆,脘腹胀痛,甚则嗜睡、昏迷等复杂临床见症。 2.体检常见多系统受损表现,面白磨暗,烦躁不安,视力下降,口中有尿味,胃脘压痛,肾区叩痛,或见胸水,腹水,全身浮肿等。 二、证候诊断要点 1.辨虚实 肾衰证以虚实为,区别正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 实证:小便短赤,灼热,或闭塞不通,头昏胀,皮肤瘙痒,口黏口苦,或有溺臭,渴不多饮,水肿,腹水,甚者高热烦躁,苔厚浊,脉沉实有力。 虚证:面色觥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全身浮肿,尿少清白,舌质淡,脉沉无力。 2.察急慢 肾衰分急性与慢性。急性病人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病,多经历少尿、多尿、恢复三期过程,一般症见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慢性病人多有慢性肾病,而无明显三期表现,但以多系统受损表现为主。 三、鉴别诊断要点 癃闭是以尿闭,排尿困难,下腹胀痛为主,多无恶心呕吐,B 超示膀胱充盈。但长期不解可发展为肾衰。 四、相关检查 肾功能与尿比重改变,肾衰指数>2,肾图、超声检查多有病理性改变,尿中多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各种管型,多呈进行性贫血。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原发性疾病的治疗:肾衰不是独立的疾病,针对引发肾衰的原发性疾病进行合理、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这是救治肾衰的关键所在。 2. 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注意液体出入量。调节血钾、血钙、血钠及体内酸碱平衡,纠正可逆转因素。必要时可予西药调节,或血液透析、中药腹膜透析等。 3. 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忌食豆制品等物。宜低盐饮食。 4.卧床休息以养肾。 二、辨证救治 1.实证 小便短赤,灼热,或闭塞不通,头昏胀,皮肤瘙痒,口黏口苦,或有溺臭,渴不多饮,大便不通,水肿,腹水,甚或高热烦躁,或见出血,苔厚浊,脉沉实有力。 【证机概要】湿毒、水浊、瘀血蕴结于肾,气化失司,开合失职。 【治法】祛浊复肾。 【处理】 (1)方药:温胆汤加减,药用制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白茯苓、炙甘草等。 加减法:热毒瘀滞者,合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水浊壅盛者,合用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邪毒害肾者,合用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2)中成药:川芎嗪40~80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m,静脉滴注。 (3)针刺疗法:取中极、膀胱俞、阴陵泉,用泻法。耳穴可选肾、内分泌、三焦。 (4)其他疗法 灌肠疗法:1肾衰结肠灌注液100ml 加入 5% 碳酸氢钠注射液 10 ~20ml,保留灌肠 30分钟,每天6~8次。2生大黄(后下)、六月雪、徐长卿、皂角、生牡蛎,浓煎取汁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3用大黄、丹参、牡蛎、蒲公英、槐花、地榆,加水400ml,煎至 200ml,分两次保留灌肠,每天1剂。 外敷疗法:紫皮独头蒜、芒硝,共捣成糊状,外敷肾区1小时,每日1次。或用甘遂末敷神阙穴。 2.虚证 面色觥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全身浮肿,尿少清白,或夜尿频多,腰酸膝软,食少便溏,或伴心慌气短,胸水,腹水,或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两目干涩,舌淡,脉沉虚无力。 【证机概要】脾肾阳气虚乏,无以气化,出入开合之机障碍。或精血亏乏,肾体失养。 【治法】补肾复气。 【处理】 (1)方药:偏于脾肾阳虚者,用真武汤,药用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偏于肝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丸,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2)中成药:至灵胶囊、杞菊地黄丸、黄芪口服液、金匮肾气丸等口服。黄芪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3)其他疗法 灌肠疗法:大黄、生牡蛎、蒲公英等煎汤 100ml,保留灌肠1 小时,每天4~8 次。 外敷疗法:取丹参、红花、赤芍、细辛、川芎、透骨草,分装两布袋中,蒸热后,分置于双肾区热敷。 穴位注射:以川芎嗪1ml(20mg)于中极穴位注射。 灸法:大艾炷灸神阙、关元。 【综合诊疗】 肾衰病情极其复杂,多易变生坏病。病人伴见外感见症,宜用麻黄加术汤,并加用抗生素治疗;见有血证、脱证、抽搐、神昏、心衰、胸水、腹水时可参照相关疾病救治。贫血之血色素在 60g/L 以下时,当予输新鲜全血。若急性肾衰已3天以上,尿素氮>25mmo/L,血肌酐>442pmo/L,血钾>7mm/L时,或慢性肾衰病情急剧恶化者当予透析疗法。 【预防与调护】 1. 积极诊疗引发肾衰的原发病。 2.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舌脉变化及伴发病象,详加记录,有变化及时报告。尤其是对尿液色、质、量、味的观察。 3. 加强对导尿管、输液管、吸氧管等护理。 4.嘱病人卧床休息,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加强饮食护理,注意液体出入量的平衡及营养的适宜调节。 6. 强化对病人皮肤、口腔等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