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症●中暑

2021-3-9 16:15|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808| 评论: 0

摘要: 第九节 中暑 中暑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气耗津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对暑病的论述始于《素问·刺志论》,称之为“伤暑”。其后,又有“中热”、 ...
第九节 中暑

   中暑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气耗津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对暑病的论述始于《素问·刺志论》,称之为“伤暑”。其后,又有“中热”、“冒暑”等名。“中暑”则首见于宋·朱肱的《类证活人书》。中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长夏季节,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西医学中的各型中暑及各种高热损害等,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诊治。
   【病因病机】
   中暑以伤于暑邪为外因,正气亏虚为内因,饥渴劳累为诱因。
   1.外伤暑邪 暑邪为患,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盛夏季节。如《景岳全书》:“暑本夏月之热病,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此其因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为病,则有阴阳之证,曰阴暑,曰阳暑”。盛暑炎热之时,烈日暴晒过长,或在高温夹湿环境中劳作、远行,暑热蒸腾,人在气交之中,外伤暑热,传于阳明,津耗阴伤,总致气阴两亏。如《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云:“夏月人身之阳,以汗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若暑热鸱张,可引动肝风,进而耗竭气阴,变生各种急危重症。若正不胜邪,暑热迅速内陷心包,蒙蔽心神而致神志昏愦。
   阴暑一证,多因避暑贪凉,以致寒袭肌腠,抑遏卫阳;或不慎口腹,态啖生冷,损伤中阳,脾失健运,发生暑月伤寒之证。
   2.正气亏虚年老体衰,平素脾胃虚弱,妇人产后或小儿形体未充,正气亏虚,不耐暑热,暑热外袭,耗气伤津,变生诸证;或素体强健,长途跋涉、劳累过度,饥渴过久,少寐疲乏之时,正气内虚,外感暑热,亦可发病。
   总之,暑热之邪,易耗气伤津,气阴两伤,暑热鸱张,而致种种变证。病位在肺、心与心包络,累及肝、脾、肾诸脏,病性虚实夹杂,既有暑热内盛,又有气阴两虚。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
   2. 病前常有在高温环境中劳作或在炎炎烈日下长途行走等诱因。
   3.发病突然,其轻者以汗出、乏力、口渴、恶心呕吐及胸闷、心悸为特征;其重者则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甚或神昏、抽搐为主症。
   二、证候诊断要点
   本病乃感受暑热之邪,兼之正气虚弱,两虚相得而成。其轻者耗气伤津,气津两伤;其重者可致暑热内闭,或内陷心包,蒙蔽心神,或暑热鸱张,引动肝风,或暑热伤阴,阳亢风动,发为暑风。临床以阳热实证较多,也有虚实兼见者。
   1.阳暑 以汗多、口渴、多饮、发热、面红为主症,兼见乏力等。
   2.暑厥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症,可兼见手足痉挛,高热无汗等。
   3.暑风 以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为诊断要点。
   三、鉴别诊断要点
   1.中风 发病迅速,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中暑重症也可出现昏迷,但多伴见高热、汗出,且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
   2.疫毒痢 疫毒痢和中暑都发生于夏季,发病急骤,出现发热、神昏、抽搐等临床症状。但疫毒痢大便外观为黏液脓血样,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这是其鉴别要点。
   四、相关检查
   根据病情,可选择性进行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发病后应立即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脱离炎热环境。
   2.迅速降温,可以用冷水或酒精擦浴,也可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颈、腋下、腹股沟等处。
   3.用45%葡萄糖生理盐水 1000ml 快速静滴;或用冰水灌肠、洗胃。
   4.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甚者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二、辨证救治
   1.阳暑
   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暑为阳邪,耗气伤津。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处理】
   (1)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加减法:湿邪重者加厚朴、扁豆花;热甚者加石膏。
   (2)药:香正气(水)胶囊:芳香化湿,主要用于暑湿伤人,中暑之初期。十滴水:健胃,祛风,清凉,用于由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仁丹:清热开窍,祛暑解毒,用于中暑呕吐,胸中满闷,恶心,头晕目眩等。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生津,主要用于气阴两亏证。
   2.暑厥
   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
   【证机概要】暑热内闭,内陷心包,蒙蔽心神。
   【治法】清热祛暑,醒神开窍。
   【处理】
   (1)方药:清营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
   加减法:兼见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口渴较甚者加西洋参、天花粉。
   (2)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多种热病神昏。醒脑静注射液:清心开窍,息风镇惊,主要用于昏迷、抽搐、发热。
   3.暑风
   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
   【证机概要】暑热炽盛,热极生风;或暑热伤阴,阴虚风动。
   【治法】清热养阴息风。
   【处理】
   (1)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羚羊角、霜桑叶、川贝母、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茯神木。
   加减法:若抽搐较重者加全蝎、蜈蚣、僵蚕;口渴明显者加西洋参、玄参、石斛等。(2)中成药:紫雪散:清热解毒,疼开窍,主要用于暑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暑证。《局方》至宝丹: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用于暑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暑证。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暑热生风所致的暑风。醒脑静注射液:清心开窍,息风镇惊,主要用于暑风而见昏迷、抽搐者。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用于阴虚风动所致的暑风。
   (3)针灸: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用泻法。
   【综合诊疗】
   重症中暑属临床危重病之一,变化快,病情险恶,临床除常见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外,也可发生厥脱,若症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可参考“脱证”进行治疗。若高热、抽搐持续不解,可以采用“人工冬眠疗法”进行治疗。另外,尚有“阴暑”一证,乃暑月伤寒,证见发热恶寒、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治应清暑化湿,疏风散寒,可予新加香薷饮。
   【预防与调护】
避免在烈日下长途行走或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劳作。摄取适量的水分和盐,摄取足够的营养。对重症中暑患者要重点观察神色、瞳神、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汗液、大小便、舌脉的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