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急黄 急黄是以突然起病,身目俱呈金黄色,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色如柏汁,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或肌肤斑疹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急危重症,属黄疸之重症。“急黄”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 本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染性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亦可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围的流行。现代医学的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均可参照本病救治。 【病因病机】 湿热疫毒郁蒸肝胆脾胃,内阻胆道,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迅速发黄。热毒引动肝风,内陷营血,蒙蔽心包而成危候。 1.湿热疫毒湿热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人,毒人于里,郁而不达,深入膜原,湿热交蒸,疫毒内结,侵犯肝胆,肝体受损,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不循常道,渗人营血,弥漫三焦,充斥表里,循经上目,下注膀胱,而致面目、肌肤、小便俱黄。 2.嗜酒过度,饮食不节 嗜酒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内伤,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痰湿,内阻中焦。湿浊化热,熏蒸肝胆,复感时疫,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成急黄。 此外,也有因药源性而致者。 总之,急黄的病因以湿热疫毒为主,病性多为实热,病位在肝胆,与脾胃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速。 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造成局部或小范围人群之流行。 3.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及夏秋之交发病为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 4.骤然起病,身目俱黄,小便发黄且短少,或色黄如柏汁。 二、证候诊断要点 本病皆因时令热毒,或天行疫疠而致。临床证候表现为身目俱黄,小便黄且短少,或色黄如柏汁,发热恶寒,甚则烦热口渴,神昏谵语,衄血便血,肌肤斑疹,脘腹胀闷,胁痛,舌红而绛,苔黄燥或腻,脉弦数或细数。 三、鉴别诊断要点 1.阳黄 虽然亦见发热,身黄,小便黄,口渴,恶心呕吐,但其病发展较急黄慢,且无大的传染性,与急黄之发病急骤,迅速发展变化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明显的区别。 2.阴黄 黄色晦暗,食少纳呆,有神疲畏寒,肢冷等表现,易与急黄相鉴别。 四、相关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有增高。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常高于500~2000U/L;血清胆红素升高,常高于170mmol/L。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大于正常对照的1/3。 血氨常见不同程度的增高,出现昏迷时明显升高。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急黄是内科之急症,且属于传染病范畴,要早发现,及时住院,及时隔离。 1.24 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2.卧床休息及吸氧,应予低脂、低盐饮食,适当增加葡萄糖进量,严格限制蛋白的摄人,补充维生素B、C等。 3.避免使用对肝脏损害较大的药物,慎用镇静剂、利尿剂等,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 二、辨证救治 1.邪在气分 身目发黄,尿黄且短少,乏力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或便秘,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时令热毒,侵人人体,郁而不达,胆汁外溢而致。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便。 【处理】 (1)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黄芩、车前子、猪苓、茯苓。 加减法:有呕逆者加竹茹;脘腹胀闷加枳实、厚朴;有胁痛者加郁金、延胡索。 (2)中成药: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加茵栀黄注射液20~4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2.邪在营血 身目发黄,迅速加深,高热烦渴,小便深黄,腹胀胁痛,神昏谵语,或鼻衄,齿衄,肌衄,呕血,便黑,身发斑疹,或出现腹水,嗜睡,舌红绛,苔黄褐干燥。 【证机概要】天行疫疠,湿热毒邪,燔灼营血,迫血妄行而致。 【治法】清营凉血。 【处理】 (1)方药:犀角散加减,药用水牛角、黄连、栀子、土茯苓、金银花、连翘。 加减法:有鼻衄、齿衄等可加仙鹤草、地榆炭、三七等。有神昏者可加石菖蒲。 (2)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综合诊疗】 急黄相当于西医学的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是重症传染病。本病临床症状重,变化快,且有极强的传染性,一经发现,应引起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高血糖素(胰高糖素)-胰岛素治疗:两药联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临床死亡率,常用剂量为:高血糖素(胰高糖素)1mg,胰岛素(正规胰岛素)10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 小时内滴完,每日2次。 出现昏迷时,严格限制蛋白摄入量,慎用镇静剂,纠正氨中毒。补充足量葡萄糖。口服新霉素,静脉滴注谷氨酸钠。补充正常神经递质,应用支链氨基酸治疗。 【预防与调护】 急黄的护理主要是饮食护理及防止传染。 严格隔离,卧床休息。调节情志,保持乐观情绪,“怒则伤肝”,“肝喜条达”。 饮食护理:限制蛋白的摄人量,给以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增加维生素 B、C的摄入,中后期可逐渐增加蛋白的摄入量,鼓励多进食碳水化合物。恢复期可用茵陈50g,煎水代茶饮。可常服茯苓粥、山药粥等健脾养胃,促进本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