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症●暴泻

2021-3-11 09:29|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641| 评论: 0

摘要: 第十五节 暴泻 暴泻是以突然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甚或抽搐、厥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又称“暴注”、“注下”、“洞泄”等。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 西医学的急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 ...
第十五节 暴泻

   暴泻是以突然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甚或抽搐、厥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又称“暴注”、“注下”、“洞泄”等。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
   西医学的急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食物中毒等病可参照本节内容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泄泻》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而“泄泻之暴病者,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气所犯,无不由于口腹”。可见暴泄之证乃由内外因素损伤脾胃所致,而长期饮食失调、劳逸失度以及各种慢性疾病所造成的脾胃亏虚,又为内外因素损脾伤胃之发病机转奠定了基础。
   1. 外感湿邪困脾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谓:“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即六淫之邪必夹湿而困脾,脾困失运,水谷势必混杂而下为暴泻,正是宗此而引出“无湿不成泻”之说。
   2. 饮食内伤脾胃 《景岳全书·泄泻》:“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可见暴饮暴食或恣食肥甘或误食不洁之物,皆能损脾胃而发为暴泻。
   3. 脾肾虚寒 平素脾胃虚寒,受纳失权,致使中阳不振,中气下陷,不能腐化水谷,运输精微,结果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与糟粕混杂而下,发为暴泻。平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无肾阳的温煦,更易发洞泻。《景岳全书·杂证谟·泄泻》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
   总之,外感湿邪,或饮食内伤,或由脾肾虚寒,脾胃运化失权,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与糟粕混杂而下,发为暴泻。暴泻病位在脾胃和大肠、小肠,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性以邪实为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突然出现腹泻不止,泻下如注,次数增多,一日数次,甚则数十次,粪质稀薄,甚如水状,或夹不消化食物,或呈洗肉水样,或呈绿色,或色深黄而黏,多伴腹痛,神疲乏力,头晕气短,重者面色萎黄或苍白,两目下陷,口渴思饮,小便短少或无尿,四肢厥冷,或转筋、搐搦,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或垢浊厚腻,脉濡数或沉迟。
   二、证候诊断要点
本病皆因脾胃不能分清水谷,大肠传导失职,暴注下迫所致,临床证候常见虚实两端。
   1.实证 腹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兼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或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滑数或濡数。
   2.虚证 证腹清稀,或伴有完谷不化,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恶寒怕冷,腹部冰凉,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要点
   1.痢疾 暴泻中的湿热证最需与痢疾鉴别。湿热泻虽有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但少有痢疾的高热及严重腹痛,且大便无脓血,鉴别并不困难。大便常规及培养有助鉴别。
   2.霍乱 霍乱是吐泻兼作的病证,发病急,来势猛,大便为米泔样,津液迅速耗伤,迅即消瘦脱水,腹中挛痛,小腿转筋,极易出现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多肢冷,厥脱等津枯液脱危候。实验室检查,粪便中找到霍乱弧菌,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阳性,可资鉴别。暴泻中的寒湿证需与其鉴别,暴泻的泻下物为清稀水样,腹痛轻或无,无小腿转筋,脱水出现慢而轻。
   四、相关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如暴泻不止,应参考血气分析等有关检查指标。
   【急救处理】
   一 、常规处理
   卧床休息,24 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开辟静脉通路,及时补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暴泻易伤津耗气,故应立即采取高效、速效的手段以祛邪止泻,保津补液。治疗重在调理中焦,分利湿浊。
   对暴泻剧烈或延误治疗已出现津伤气脱的病人需采取急救措施,先灸关元、气海、足三
里数十壮。
   二、辨证救治
   1.实证
   腹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兼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或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机概要】寒湿或湿热困脾,中焦不能分清水谷,大肠传导失职,暴注下迫。
   【治法】解表散寒除湿,或清热燥湿。
   【处理】
   (1)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厚朴、茯苓、陈皮、紫苏叶、半夏、生姜、白芷。
   加减法:湿热阻滞者,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兼有食滞,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谷麦芽。
   (2)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每次10ml,每日2~4次,口服。玉枢丹:每次0.6g,每日2次,水磨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十滴水:每次0.5ml,每日3次,含服。行军散:每次 0.5g,每日3 次,口服。
   (3)其他疗法:寒湿者,灸气海、关元、足三里数壮。湿热者,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泻法。
   2.虚证
   腹泻清稀,或伴有完谷不化,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恶寒怕冷,腹部冰凉,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细弱。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停,清浊相混,下注大肠。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
   【处理】
   (1)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药用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加减法:肾阳亏虚明显者,加肉桂、补骨脂;脾气亏虚明显者,加炙黄芪、淮山药;兼有气滞,加煨木香、陈皮;寒湿重者,加炒苍术、蜀椒。
   (2)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香砂养胃丸:每次 9g,每日3次,口服。参附注射液50~100ml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内,每日 2~3 次,静脉滴注。
   (3)其他疗法
   针灸:针刺中脘、足三里,用补法。艾灸神阙、足三里穴,每次 30 分钟,每日2次。外敷疗法:大蒜、吴茱萸共捣为膏,敷涌泉穴,每次15 分钟,每日2~4 次。
   【综合诊疗】
   若病人水泻不止者,以桃花散(《伤寒论》)或诃子散(《明医指掌》)温涩止泻。转筋者,宜急投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 加木瓜,或针刺承山、足三里、合谷,或炒盐敷脐部。口渴甚者,予缩脾饮(《汤头歌诀》)生津固脾。心烦不宁者,加交泰丸(《韩氏医通》)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泻下如倾,形削尿少,肢冷脉微,津伤气脱者,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茯苓四逆汤(《伤寒论》) 合浆水散(《保命集》)。吐泻已极,精神昏冒,气息奄奄者,改用急救回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或 5%葡萄糖生理盐水加人适量氯化钾静滴,一日液体人量不少于3000。或静滴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扩充血容量,并应用多巴胺、阿拉明、阿托品血管活性药物等。
   【预防与调护】
   注意卫生清洁,禁食有毒、变质、不洁食物,饮食有规律,忌暴饮暴食。
   中医治疗重在分利水湿,升清降浊,使邪去正安。不可盲目止泻,以防闭门留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