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的称呼(最准确版)

2019-11-6 21:18|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648| 评论: 0|原作者: 龙行天

摘要: 古代我国医术的称呼有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仁术、仁寿、珠尘、理瀹这九个别称,其中前四个最为常见;另外尚有活人术、道医等称。古人对中医的这些称呼如今已经很少用到也鲜为人知了,古代对医生的赞美之词 ...

中国的医者屠呦呦,因受中国医书记载的青蒿功能主治启发,将其深入研发,提纯出治疗世界性难症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自此国内外的中医热潮空前高涨。那么中国古代是怎么称呼“中医(我国医术)”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其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吧。

1岐黄

这个名字来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此书托黄帝(公元前2622世纪时,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与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的。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2杏林

此称谓源自“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

3青囊

此叫法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著作“青囊书”而得名。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收监而后杀掉。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的装在青囊(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的著书(故也称《青囊书》)赠给狱吏。

《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4悬壶

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

5橘井

此称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用井中泉水泡橘叶可以治病。第二年过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医治了无数病人。后来人们就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精诚、大爱。

6仁术

仁术:初指欣赏别人,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的不足之处,能够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过人之处的一种做人的修养和能力。后指施行仁爱之道即亲善、惜爱民众的国家行政管理策略。典见《孟子·梁惠王上》云: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所谓的“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君主亲爱自己的子民,则国泰民安、生生不息。后世遂以医术比之仁术。

北宋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通书》(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生,仁也。”“仁”给人以“生意” 、“生机”。理学集大成者即南宋朱熹·集注:“‘术’谓法之巧者。”“术”为管理、解决事情的良好方法、技术。

医术存在的要义就是救死扶伤、去疾除恙以使不适者(病人)康复而能更好的生活,医者有“生意”,给人以“生机”;而实施治病救人之术的医者临床时不但要术高明,而且要医德高尚,有救济苍生之宏愿,要能不分贵贱、大慈恻隐,这即是为“仁”。“医乃仁术,此之谓也” 。

7仁寿

仁寿:原指有仁德而长寿。出自《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邢昺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见《汉书·董仲舒传》: "尧舜行德则民仁寿。 ”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fén]》:“由是天人通,阴阳和,俗跻仁寿,物无疵疠。”

明代精通儒、释、道的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号“阳明”,谥“文成”) :“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仁”之为道,即是天地生物之心,仁即是生,也即生机,就是指有生生不息之机会、活力与气象。

《内经》讲养生、治病,所讲的都是如何维持生命,如何让生命之火不熄。这里面即包含着“仁”的生生不息之意。所以说,中医是一门关于“仁”的学问。比如,《二程遗书》:“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在地万物为一体。”程子把中医里的“不仁”解释为没有生机,这是取类比象思维,也完全符合临床实际。而寿,即指长寿,就是病人得以祛疴除疾后生命得以延续。

中国古医者“求仁”是利人亦利己,两者兼顾——不但为康复病人,亦是可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的。如此,病人生活而性命延续,同时自己心性得以颐养修炼也可健康长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  

8、珠尘

珠尘原为传说中的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典见晋•王嘉《拾遗记•虞舜》云:(凭霄雀)常游丹海之际,时来苍梧之野,衔青砂珠,积成垄阜,名曰珠丘。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名日珠尘....仙人方迥《游南岳七言赞》曰:珠尘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

此言“珠尘”为轻细如尘的青砂珠,为传说中的仙药,服之可以长生。后常用以比喻起死回生的良方妙药与医术。

9、理瀹

理瀹:指代医药。典见战国《子华子•北宫意问》云:“子华子居北苓,北宫意公仲承侍,纵言而及于医。子华曰:‘医者理也,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脏腑之伏也,血气之留也,空窾[kuǎn]之塞也,关鬲之碍也,意其所未然也,意其所将然也。’”

瀹,读[yuè],原意为1)煮,2)浸渍,3)疏通水道而使水流通畅。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卷五•滕文公章句上》:瀹,音药即读[yào]时为“水清也”——《集韵•笑韵》。子华子所说意思是——治病是讲医理的, 医理是要会推断, 药物是用来疏通的, 通畅是要养生的, 五脏六腑的蛰伏, 血脉精气的滞留, 毛孔的堵塞, 关节膈膜的障碍, 要能在它没有出现之前做出判断, 并能预想它将会怎样。      

以此意命名著作者有吴师机改《外治医说》为《理瀹骈文》,其自跋云:“《外治医说》刊既成,时贤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说者,则取其方而已。予知说之不行也,而要围垦遂弃。爰改名骈方,借《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题其篇。”      

以上九个就是古代对祖国医学(“中医”)的别称,其中前四个最为常见;另外尚有活人术、道医等称。

其实,“中医”俩字最早见于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汉书•艺文志•经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只是基本没用其来称呼我们的医学,直至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就把中国传统一直沿用几千年的医学给起名成“中医”, 以示区别他们西方的医疗即“西医”。

古人对中医的这些称呼如今已经很少用到也少为人知了,但是这些称呼背后那些医学大家的高超医术与高尚医德却一代代传了下来,也将传下去,为后世的医学生、医生等中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以上综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文章有关内容,其原文另含“‘大夫’、‘ 郎中’”两个,但本网认为其将“中医(术)和中医(生)”混谈了,题目是“中医”应指“中医术”,那么只能是这9个称呼。“‘大夫’、‘ 郎中’”这两个是对“中医生”的称呼,请详见本网作《古代医生的称谓》。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古代对医生的赞美之词典故医中圣手,扁鹊卢医,扁鹊复生,再世华佗苍生大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