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冻伤 冻伤是寒邪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损伤,是寒冷地区的常见病。因其症状、程度和部位不同又称“冻疮”、“冻烂疮”、“冻风”、“冻裂”和“冻僵”等。病位轻则在皮,重则在肌,更重则伤及脏腑,甚至可危及生命。寒郡客于肌肤,使气血凝滞于皮肉,搏结于气血而致冻伤。中医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的冻伤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冻伤乃寒邪作用于机体肌腠而致,而且多为机体正气虚衰或先天禀赋不足之人受之。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多见虚实夹杂证。寒邪袭人首伤卫气,搏结于肌腠,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阳气不能熏肤充身,轻者形成冻伤,或血凝瘀滞化热,导致肉腐成脓,溃烂成疮。重者阴寒之邪直中脏腑,导致脏腑内伤,阳绝阴凝,阴阳两绝。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手、足、耳郭、面颊和鼻尖有暴露于严寒环境史,或身处严寒之地而身不胜之,受冻部位皮肤苍白、麻木、肿胀,或肤色暗红,有烧灼感或瘙痒,或出现水疱、血疱,青紫漫肿,麻木不仁,甚至皮肤变黑,肉腐骨脱。严重者,初起寒战,头晕欲睡,四肢无力,感觉迟钝,进而神志不清,瞳仁散大,呼吸变浅或停止。 2.病处肿硬,按之如石而不痛,或全身体温降低,脉沉迟,严重者脉结代,或脉微欲绝。 3.诊断要点:冻伤分为局部冻伤与全身冻伤。 全身冻伤:俗称冻僵,病情严重,发生在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且超过人体调节能力而出现的全身体温降低,病人感觉迟钝,神志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局部冻伤:局部冻伤的伤情在复温后出现症状,一般分为三度:①一度冻伤:仅伤及表皮,受冻部位红肿充血,灼痛,瘙痒或麻木;②二度冻伤:伤及真皮,伤部剧痛,但感觉迟钝,红肿严重,可有水疱或血疱。③三度冻伤:伤及皮全层、肌肉甚至骨骼,局部苍白或紫黑,感觉、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指(趾)脱落。 二、证候诊断要点 冻伤为机体触犯严寒之气以致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素体气血不足,更宜受寒邪侵袭,故冻伤可分为虚证与实证,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 1.实证 实可分为寒盛血凝和瘀滞化热证。受冻部位冰凉麻木,冷痛,肤色青紫,肿胀散漫,或有水疱、血疱,感觉迟钝或消失,形寒肢冷,得暖则舒,舌暗苔白,脉沉细。化热后可见疮面暗红微肿,溃烂腐臭,脓汁稠厚,筋骨裸露,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暗红,苔黄,脉细数。 2.虚证 虚者可分阳虚、气虚、血虚或兼而有之。四末不温,恶寒倦怠,感觉麻木,昏昏欲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四肢厥逆,甚而僵直,面色无华,脓水淋漓不敛,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微细或虚大无力。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解脱 致源迅速撤离寒冷环境,移人暖房(22℃~25℃室温),脱去潮湿寒冷的衣服。 2.复温 将病人置人40℃~42℃的温水中浸泡15~30 分钟,快速复温。水温不宜过高,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反而有害。 3.活血化瘀 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脉络宁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或使用肝素1~2mg/kg加人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内滴注,每6 小时一次。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伤局部的处理 一度冻伤:选用羌活、甘遂、甘草各30g,煎汤浸泡洗浴,每日3次;或取干姜、肉桂、附子各20g煎汤,在40℃~41℃的温度下浸浴。 二度冻伤: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吸尽水疱或血疱内液体(若已形成胶冻样物时可等其逐渐吸收),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也可选用马勃膏、红油膏、冻疮膏外敷。 三度冻伤:面积小者,外敷红油膏,后期改用白玉膏。面积大者,如无溃烂,也可用包扎法(同烧伤的早期包扎处理);如有溃烂者,应行多口切开引流,但不主张早期清创,因为冻伤与烧伤不同,其冻伤后真实坏死界限往往比早期冻伤面积要小,而烧伤则反之。 5.抗感染 伤使用足量的广菌,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6.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二度以上冻伤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二、辨证救治 1.实证 受冻部位冰凉麻木,冷痛,肤色青紫,肿胀散漫,或有水疱、血疱,感觉迟钝或消失,形寒肢冷,得暖则舒,舌暗苔白,脉沉细。化热后可见疮面暗红微肿,溃烂腐臭,脓汁稠厚,筋骨裸露,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暗红,苔黄,脉细数。 【病机概要】寒客肌肤,筋脉凝结,经络瘀阻。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理】 方药:当归四逆汤合桃红四物汤为代表方,药用当归、赤芍、川乌、桂枝、细辛、桃仁、红花、生地、川芎、丹参、生姜,水煎服,服时加适量黄酒。 加减法:如有化热者可减川乌,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虚证 四末不温,恶寒倦怠,感觉麻木,昏昏欲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四肢厥逆,甚而僵直,面色无华,脓水淋漓不敛,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微细或虚大无力。 【病机概要】体虚中寒,气血不足,真阳耗竭。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养血。 【处理】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合人参养荣汤为代表方,药用附子、甘草、人参、干姜、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心、白术、熟地、五味子、茯、远志。水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时加适量黄酒。 【综合诊疗】 急救冻伤的关键在于脱离寒冷环境和复温。在复温过程中,皮肤一般呈炎性反应。深部组织的冻伤虽经复温,但损伤并未因此而终止,还会出现新的病变,突出的是微循环的改变。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微血管显著扩张,甚至破裂,血液淤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和水疱,严重者可发生弥漫性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坏死,称之为“冻融性损伤”,与复温方式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快速复温能减少冻伤组织的损害。因此,复温浸泡时,水温不宜过高,水温过高会增加重缺血,造成更多的损伤。同理,已复温的病人不宜再温浴和按摩,否则会增加组织坏死和感染机会。 【预防与调护】 1.全身冻伤者,要注意保暖,室温宜在20℃~25℃。 2.受伤部位严禁火烤、热烫。 3.保持受伤部位的清洁、干燥,未溃发痒者切忌搔破,防止继发感染。 4.伤肢适当抬高,以利血液与淋巴回流。 5.冻伤部位禁用有色药物,以免影响对伤情的观察。 6.冬季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与保温,鞋、袜、手套和耳套不要过紧,否则会 响血液循,增加冻伤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