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瘾疹 瘾疹是急诊中常见疾病,是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其形态、发病特征和疹形不同,中医又称之为“风疹块”、“游风”、“时疫疙瘩”。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多发。 西医的荨麻疹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卫气不固,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与卫气搏结而发;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肝肾不足,而致风邪与气血搏结于肌肤而发风团。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发病诱因 常与进食某种食物、天气突变、精神紧张有关。 2.发病特点 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或丘疹、界限清楚。皮损时起时没,剧痒难忍,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可反复发作。 3.伴随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发热、关节疼痛、胸闷、喘促等症,少数病例有脱厥(过敏性休克)情况发生。 二、证候诊断要点 1.风热袭表证 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风寒束表证 皮疹色白,遇寒则甚,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 3.血虚风燥证 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三、鉴别诊断要点 1.漆疮 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油漆接触史,多在接触后的短时间内出现暴露或接触部位的皮肤损害,如红斑、水疱、皮疹。 2.风瘙痒 是一种先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引起的抓痕、血痂、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四、相关检查 组织学检查可见表皮细胞有细胞内水肿,真皮内有小血管扩张,大量血清由毛细血管内渗出,真皮内淋巴隙增宽,血管周围有轻度的嗜伊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急救处理】 一、 常规处理 1.发病急,皮疹多,伴高热者可给予中药双黄连粉剂3~6g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中静脉点滴。 2.对伴随症严重如高热、水肿、胸闷、关节痛、喘促(喉头水肿)等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强的松1mg/(kg·d),总量不超过60mg,分4次口服,连续2日,继之0.75mg(kg·d),分4次口服,连续3日,再0.5mg/(kg·d),分4次口服,连用3日后停药。 3.对有过敏性休克的病人,应给予脱敏及抗休克治疗 二、辨证救治 1.风热袭表 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袭肺,风与气结。 【治法】疏风清热。 【处理】 (1)方药:银翘散为代表方,药用银花、连翘、桔梗、竹叶、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生甘草。 加减法: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元参。 (2)针灸:取大椎、曲池、血海、风门、风池穴。大椎点刺放血,后加拔火罐;余穴直刺,用泻法。 2.风寒束表 皮疹色白,遇寒则甚,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束表,寒与气结。 【治法】疏风散寒。 【处理】 (1)方药:荆防败毒散为代表方,药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 (2)针灸:取风门、肺俞、曲池、血海穴,直刺,用泻法。 3.血虚风燥 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证机概要】血虚生风,腠理不固。 【治法】养血祛风。 【处理】 (1)方药:四物消风饮为代表方,药用生地、当归、赤芍、川芎、荆芥、薄荷、蝉蜕、柴胡、黄芩、甘草。 加减法:发热者加地骨皮,痒甚者加僵蚕。 (2)针灸:取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膈俞、脾俞、气海、风门。足三里、脾俞、气海直刺,用补法;血海、三阴交、膈俞直刺,平补平泻;风门斜刺,用泻法。 【综合诊疗】 急性瘾疹如反复发作,应查明可能的过敏原。在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停药时要注意逐渐减量的原则。在治疗较重的瘾疹时可使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静脉缓注,每日1 次。 【预防与调护】 1.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2.反复发作的瘾疹应检查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过敏的物质。 3.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汗出当风。勿食腥燥动风之物,保持心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