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附子拼音Fù Zǐ 英文名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Prepared daught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蜀本草》:附子、乌头、天雄、乌喙、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裛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并不及前法。 2.《本草图经》: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键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耘籽,至次年八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采收和储藏:6月下旬至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须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 原形态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性状1.性状鉴别 (1)盐附子圆钳子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弃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筋脉(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2)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 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3mm。 以片匀、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2.显微鉴别 乌头(侧根)横切面:后生皮层最外为1列黄色木栓化细胞,其余为8-9列扁缩的细胞,壁黄色,木栓化,有少数石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较小。韧皮部占大部分,细胞中含淀粉粒,散有小形筛管群;偶见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形成层环略呈五至七角形。木质部能常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导管略呈“V”形或放射状排列;木薄壁组织较发达。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粉末特征:灰黄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少数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呈点状、十字状、人字状;复粒由2-7粒或更多复合而成。②后生皮层碎片少见,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胞腔内含棕色物。③石细胞少见,散在,直径约53-125μm,纹孔明显。④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48μm。制附片主为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组织碎片。 化学成分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和对内分泌的影响:大鼠口服附子20%煎剂2.5ml/100g或50%煎剂2ml/100g对甲醛或蛋清引起的大鼠踝关节肿均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熟附片煎剂0.5g/kg亦能非常显着的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生附子的甲醇提取物能抑制蛋清引起的小鼠腹腔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引起的踝关节肿。大鼠口服300mg/kg对踝关节的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比口服50mg/kg保太松强,口服30mg/kg时,对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比口服20mg/kg可的松强。附子水煎醇沉液(每1ml=生药2g)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给于大鼠,对蛋清性关节肿胀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强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对附子抗炎作用的机制看法不一:如有报道给附子后,肾上腺内维生素C和胆甾醇含量减少,尿排泄17-酮同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减少,碱性磷酸酯酶和肝糖无增加,似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亦有报道,在切除肾上腺后,附子的抗炎作用仍保存,认为其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无关。有人认为附子本身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