㈥抗菌、抗原虫、抗肿瘤作用 汉防己在试管中有某些抗菌(痢疾杆菌)、抗真菌作用,但品种未经鉴定,浓度也比较高。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及体内(小鼠盲肠法)均有抑制或杀灭溶组织阿米巴的作用,其强度为依米丁的1/22,但超过小檗碱.甲素在1:4000时,在体外可杀癌细胞,30~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或1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950毫克/公斤),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及大鼠腹水肝癌细胞。 ㈦其他作用 汉防己碱对犬呈催眠作用,与阿朴吗啡无拮抗作用;使家兔中性白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则减少。木防己素甲、乙和汉防己碱都能使鸽呕吐。汉防己丙素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剂量可致呼吸兴奋,反射亢进;中毒剂量则使小鼠发生阵挛性惊厥,死于呼吸衰竭,苯巴比妥有拮抗作用,对注射大肠杆菌肉汤而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不引起动物呕吐。 ②木防己:木防己碱对发热家兔有降温作用,能使兔血压下降,血管收缩;麻痹蛙的心肌及骨胳肌。小量增强小肠,子宫的收缩,大量则麻痹之。对家兔氮代谢无明显影响,可增进犬的淋巴形成;能麻痹草履虫。对破伤风、白喉、肉毒杆菌的外毒素以及河豚毒素对小鼠的致死作用有某些保护作用。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静脉注射为0.05克/公斤,皮下注射为0.15克/公斤。对蛙、小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5~1.0克/公斤,可引起动物运动麻痹及偶而惊厥,死于呼吸衰竭。 非生物碱成分木防己甲素50毫克/公斤或乙素200毫克/公斤,对大鼠无退热作用(大肠杆菌肉汤注射引起之发热)。用小鼠热板法,证明甲素、乙素并无镇痛作用。甲素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76毫克/公斤,乙素毒性很低。广玉兰碱之作用参见"青木香"条。 炮制原药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黄色者,细锉,又锉车前草根相对同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根,细锉用之。" ②《纲目》:"今人多去皮,锉,酒洗晒干用。"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归经入膀胱、脾、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太阳。" ②《本草新编》:"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殷孽为之使。恶细辛。畏萆薢。杀雄黄毒。" ②《药性论》:"木防己:畏女菀、卤咸。" ③李杲:"上焦湿热者,不可用。" ④《本草经疏》:"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置热,均忌。" ⑤《得配本草》:"气分风热,小便不通,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