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样本类型 B19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样本类型通常涉及血清、血浆等。如血清与血浆样本之间经研究不存在性能差异,可以在各具有一定数量阴/阳性样本的前提下,通过合并统计的方式证明两种样本类型的适用性。 临床样本的采集、处理、保存等应分别满足临床试验中所涉及各产品说明书相关要求。 5.临床试验样本量估算 适当的样本量是保证申报产品临床性能得到准确评价的必要条件。临床试验样本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可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估算。
对于B19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临床阴/阳性符合率,基于目前的科学认识,建议P0不低于90%。当选定的产品的符合率预期值(PT)远高于预期目标值时,应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样本类的估算。当评价指标P接近100%时,上述样本量估算方法可能不适用,应考虑选择更加适宜的方法进行样本量估算,如精确概率法等。 临床试验样本量除需满足上述统计学估算的最低样本量要求外,还应保证入组病例覆盖受试者的各种特征;临床试验样本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医学决定水平附近样本或灰区样本。 6.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统计学分析 临床评价指标应在临床试验的设计阶段确定,并在临床试验方案中予以明确。 对于此类检测试剂的比较研究试验,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等。统计分析一般以2×2表的形式总结两种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并据此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等指标及其95%可信区间。除此之外,还应同时进行假设检验评价两种分析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不符样本的复核结果不应纳入上述统计。 7.结果不符的样本 对于比较研究试验中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检测不一致的结果,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如采用实验室参考方法或第三方检测试剂进行确认,结果不应用于修订原有统计结果。 (八)产品技术要求 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申请人产品研制以及前期性能评价的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文献,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有关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 B19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的产品性能指标应主要包括: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测限、精密度等。 如果申报试剂已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发布,则申请人应在产品技术要求中提出符合性的要求。 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此类产品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附录的编制应符合相关编写规范的要求。 (九)产品检验报告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申请注册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应在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和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进行连续3个生产批次样品的产品检验。 对于已经有国家参考品的项目,应提供产品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对于目前尚无国家参考品的项目,提供产品能够符合企业参考品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 (十)产品说明书 1.【预期用途】 产品预期用途的描述应符合现行的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1该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等样本中的人细小病毒B19lgM/lgG抗体。 适用样本类型应结合申报产品临床性能的确认情况进行描述。 1.2病毒特征以及临床适应症背景:简要描述B19病毒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感染后临床表现,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人群中B19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同类型B19病毒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临床提示作用及与B19病毒感染诊断的其他方法的关联等。 1.3目标人群:依据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进行编写。 1.4产品功能:结合目标人群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诊断指标,用于B19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1.5明确B19病毒抗体检测不得用于无症状人群的产前筛查;不得将本试剂的检测结果单独作为终止妊娠的依据。 2.【主要组成成分】 2.1说明试剂盒包含组分的名称、数量、比例或浓度等信息,质控品应明确具体基质成分。对于胶体金试剂应描述试剂条/卡结构组成。校准品应明确溯源性,质控品应提交靶值单。明确不同批次组分能否混用。 2.2介绍检测中使用的抗原/抗体信息及标记物信息,包括抗原的性质(如纯化的天然抗原、重组抗原等)、抗体的动物源性、抗体的性质(单克隆或多克隆)、标记物种类等。 2.3试剂盒中不包含但对该项检测必须的组分,企业应列出相关试剂的名称、注册证号/备案号(如有)、货号等其他相关信息。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详细介绍试剂盒的效期稳定性、开封稳定性、运输稳定性等信息。 4.【适用机型】 对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试剂应明确适用酶标仪的波长要求,其他方法学的检测试剂应明确具体的适用机型型号。 5.【样本要求】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5.1样本采集前的要求:如采集时间、采集量,是否受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2样本采集:说明采集方法及样本类型,对于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 5.3干扰物的影响:明确常见干扰物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明确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 5.4样本处理及保存:样本处理方法、保存条件(如冷藏、冷冻等)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时限和运输条件等。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需要恢复室温,冷冻样本的冻融次数限制等。 6.【检验方法】 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 6.1实验环境:检测试剂及样本的复温要求等。 6.2试剂配制方法,试剂开封后使用方法等。 6.3高浓度样本稀释的方法。 6.4试验条件:操作步骤、温度、时间、仪器波长等。 6.5定标(如适用):标准曲线的制定,对需要进行重新定标情况的说明及对定标周期的建议。 6.6质量控制:操作步骤,质控结果的要求(试验有效性的判断),质控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式。 6.7对于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可以图示形式显示正确的检验操作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注意应强调操作温度及湿度条件、读取结果的时间。 6.8特别说明检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检验结果的解释】 详细描述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建议参考相关临床诊疗指南进行描述,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B19IgM/IgG结果组合及相应的解释,后续的处理措施等。如有灰区判定,应详细说明灰区样本的处理方式。 8.【检验方法局限性】 结合产品的预期用途、临床适应症背景、检测方法及适用人群等,对可能出现的局限性进行相关说明。 9.【产品性能指标】 详述以下性能指标: 9.1对相应国家参考品(如有)检测的符合情况。 9.2企业内部阳性和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9.3最低检测限:简要介绍评价方法、所用样本以及评价结果。 9.4分析特异性 9.4.1交叉反应:详述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种类,及有/无交叉反应的浓度水平。 9.4.2干扰物质:说明验证的干扰物质种类及有/无干扰反应的浓度水平。 9.5精密度:简要介绍评价方法、所用样本以及评价结果。 9.6钩状(HOOK)效应:对钩状效应的验证情况进行总结。 9.7包容性验证:简要介绍样本来源和结论。 10.【注意事项】 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0.1有关试剂盒内人源组分(如有)生物安全性的警告。如:试剂盒内对照品(质控品)或其他可能含有人源物质的组分,虽已经通过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HIV1/2-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分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10.2有关实验操作、样本保存及处理等其他注意事项。 三、参考文献 1.贾俊婷等.人细小病毒B19 检测技术. J Clin Transfus Lab Med,August.2015,Vol 17,No.5 2.陈军等.人类细小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
Diagn Concepts Pract 2008,Vo1.7,No.4 3.张国成.儿童微小病毒B19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儿科杂志第26卷第6期2008年6月 4.章锦曼等. TORCH 感染筛查、诊断与干预原则和工作流程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年6月第32卷第6期 5.周海卫等.人细小病毒B19 IgG 抗体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的建立及应用.Labeled Immunoassays & Clin Med,Feb.2018,Vol.25,No.2 6.罗青清等.“妊娠期微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年6月第32卷第6期 7.王颖等.妊娠期微小病毒B19感染的诊断与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四、起草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