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2021-4-21 16:54| 发布者: 浪淘沙| 查看: 1240| 评论: 0

摘要: 《中国药典》:骨碎补图片拼音Gǔ Suì Bǔ英文名RHIZOMA DRYNARIAE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 ...

性状性状鉴定 1.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2.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湿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黄色、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3.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近基部盾状着生,紧贴根茎表面。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质,味咸涩。

4.根茎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针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 (1)槲蕨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色色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节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μ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肩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

(2)呈椭圆形。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细胞2列,壁薄,内含棕黄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细胞以及内皮层外1列细胞内壁增厚。分体中柱18-25个,排成类圆形;管胞直径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表皮及其下3-5列细胞,壁稍增厚,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孔沟和层纹明显,细胞内含黄桂棕色色素。分体中柱圆形,排成环状;管胞直径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厚。分体中柱排成不规则2-3圈,中央一圈28-35个,圆形或长圆形。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柚皮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分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7-羊齿烯(fern-7-ene,)3-雁齿烯(filic-3-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采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环水龙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齿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药理作用1.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槲蕨根茎水煎剂(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当原药20g/kg )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

2.骨碎补水煎剂7.5-50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具有刺激骨关节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变率。

3.骨碎补双氢黄酮甙能增加体外培养大白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使收缩有力,并对心肌细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类似一种β-受体激动剂。

4.骨碎补水煎液(100%)0.8ml/kg口服,对实验性高血脂兔可明显预防血清胆甾醇、甘油三酯的上升,并能防止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豚鼠实验提示,骨碎补煎剂与卡那霉素合用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6.骨碎补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骨碎补水煎剂7.5、10、25、50g/kg口服,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变率的功能,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加,且在给药二个月后作用较佳。骨碎补水煎剂100g(生药)/kg/天在给予卡那霉素前2小时口服,连续8天,能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1.《本草经疏》 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2.《本草汇言》 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 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复方①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②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③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④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⑤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⑥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⑦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厅,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⑧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⑩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11)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12)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2.《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3.《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4.《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5.《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遣精,脱肛。

6.《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7.《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8.《纲目》:骨碎补,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未,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呜,耳亦肾之窍也。按戴原礼《症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节、萆XIE、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骨碎补毛下一篇:骨牌蕨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