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藁本拼音Gǎo Běn 英文名RHIZOMA LIGUSTICI 别名香藁本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 性状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辽藁本:较小,根茎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柱状,有多数细长弯曲的根。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1小时后,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藁本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95: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1)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此外,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朮、羌活等配伍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藁本拼音Gǎo Běn 别名藁茇(《山海经》),鬼卿、地新(《本经》),山茝、蔚香(《广雅》),微茎(《别录》),藁板(《山东中药》)。 出处《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火藁本的根茎及根。春、秋采挖根茎及根,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①藁本,又名:山园荽(《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基生叶三角形,长8~15厘米,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3~4对,卵形,上面叶脉上有乳头状突起,边缘具不整齐的羽状深裂,先端渐尖;叶柄长9~20厘米;茎上部的叶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羽状细裂,远较伞梗为短;伞梗16~20个或更多;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小伞梗纤细,长不超过1厘米:小总苞线形或狭披针形,较小伞梗为短;花小,无花萼;花瓣5,白色,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折卷;雄蕊5,花丝细软,弯曲,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柱2,细软而反折,子房卵形,下位,2室。双悬果广卵形,无毛,分果具5条果棱,棱槽中各有3个油管,合生面有5个油管。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或润湿的水滩边。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东、云南等地。 ②辽藁本,又名:家藁本、水藁本。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茎直立,通常单一,中空,表面具纵棱,常带紫色。基生叶在花期时雕落;茎生叶互生,在下部和中部的叶有长柄;叶片全形为广三角形,通常为3回3出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广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少数缺刻状牙齿,上面绿色,沿脉有细微的乳头突起,下面灰绿色;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鞘状,2回3出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少数,早落;伞梗6~19个;小总苞片锥形,10枚左右,花梗20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白色,椭圆形;雄蕊5,较花瓣长,花药黑紫色;子房下位,花柱呈压扁的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分果具5条果棱,果棱具狭翅,背棱棱槽中有油管1个,侧棱棱槽中有油管1~2个,合生面有油管2~4个。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缘,以及多石砾的山坡林下。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③火藁本 形态与辽藁本相似,但根较粗大。叶为3~4回3出羽状细裂,裂片线形。无总苞或有1~2枚总苞,白色,披针形,比伞梗短,花药绛红色。果实油管在背棱上有1个,侧棱上有2个,接合面上2个。 分布东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