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戟 Jīngdàjǐ(《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本品气微,味微苦涩。以切面白色者为佳。生用或醋煮用。 【药性】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力稍逊,多治水肿、鼓胀而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治水肿腹水。或与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配伍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萜类成分:京大戟素,大戟二烯醇等;黄酮类成分:大戟苷,大戟酸等。还含生物碱、有机酸、鞣质、树脂胶、多糖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大戟二烯醇(C30H50O)不得少于0.60%。 2.药理作用 本品乙醚和热水提取物有刺激肠管而异泻的作用;对妊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3.不良反应 京大戟毒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醇酯类,其对皮肤、口腔及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具体表现为口腔咽喉有灼烧感,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吐泻续而异致水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出现休克。中毒严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痹、抑制,甚至呼吸衰竭。 附药:红大戟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ierianoides Thotel et Pitard的根。又名红芽大戟、广大戟。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功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适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