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西医力量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从全国调来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数百名专家。这次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了中医药援鄂队伍的数据。 进驻武汉后,一支支中医小分队不可避免地要与西医团队混编,合作开展治疗工作。但中西医治疗理念上的差异、中药药品的不足,是很多中医医护人员刚到湖北时面临的难题。战“疫”初期,中医与西医互相不理解,甚至中医药遭排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扈晓宇分享了他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一段经历。 “在早期的时候,我们和西医还是有一些隔阂。”扈晓宇说,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一些西医比较排斥中医,甚至和患者说中药伤肝,让患者不要服用中药。 但中医药用确切的疗效改变了西医的看法。当时,扈晓宇所在的病区有两层楼,有中医参与救治的那层楼患者大多恢复比较理想,而没有的那层患者精神状态普遍不是很好,甚至有些患者的呼吸困难在一天天加重。 “赶紧给他开中药!”亲眼见证疗效后,这些曾经固执的西医也开始对中医药“路转粉”。西医每天把需要开中药的病人诊断治疗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中医迅速对接,进入病房后通过四诊合参能够很快开出中药处方。 中西医的顺畅合作也让这个病区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疗程后,我们评估患者胸部CT的改善,改善率达到79.6%,危重症转为轻症的转换率达到80%,对发热、咳嗽、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分别高达96%、93.8%和95.6%。”扈晓宇说。 同样的故事,也在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明身上上演。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没有中医科,更没有中药房,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中仅有的两名中医师,我和陈腾飞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陈明刚到武汉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但他坚持为每位患者记录舌诊、脉诊信息,观察病情变化,他深知,中医药一定会派上用场。 一次重症患者的抢救经历,印证了他的想法。 “当时抢救的患者是一名65岁女性,血氧饱和度只有75%,呼吸衰竭,意识淡漠。我们先给她吸氧、解痉、补液、退热等一系列对症治疗,但患者血氧饱和度还是上不去。”陈明查看患者最新肺部CT,发现多发胸膜下磨玻璃影改变,立即改为经鼻高流量给氧,尝试小剂量激素治疗。同时,陈明反复辨证,发现患者脉细数、舌红苔黄,是气阴两虚、脏腑有热的证候,结合患者症状,立刻给予静点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和清热凉血、开窍醒脑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2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步恢复到了95%,意识逐渐清醒了,病情趋于平稳。 中医药的疗效,也让各地医疗队和当地的西医更加信任中医药。“对于危重症或重症患者,西医诊治效果不好时,病区主任会主动找我们看看,调整治疗方案。武汉协和医院本部中医科主任陈瑞团队,也会进入隔离病区看病人的舌苔和脉象,辨证施治应用中药汤剂。遇到特别棘手的病例,我们还会联系我们医院刘清泉院长前来会诊。”陈明告诉记者。 短短2个月的时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中医药参与率提升到了95%,其中北京援鄂医疗队管理的病人中医药治疗率达到100%。这里的变化正是武汉很多定点救治医院的缩影。数据显示,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已经达到91.05%。 “中医和西医治疗模式上有明显不同,从西医来看,多数化学药物是单靶点的,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的,像团队作战。”作为西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对中医药疗效给予高度评价,“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治疗的多靶点治疗手段,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 “中医在治疗重症患者时,也同样充分利用可用的一切现代医学技术和西医治疗方法。”刘清泉表示,“西医的生命支持技术比如说呼吸机的使用、血滤、ECMO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的支持技术,是危重症支持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中医西医在武汉战场上各尽其能、各显优势,秉持着治病救人的初心,通力合作救治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药物治疗方面,在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磷酸氯喹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同时,来自中药的好消息也频频传来。目前已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