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07|回复: 0

[中医研发传播(含民族医药发展)] 武汉:暴风劲雨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4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0-11-21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的湖北省武汉市,阳光明媚,首义广场正举办第三十七届金秋菊展,粉色、黄色、白色的菊花争相怒放,盛情装点着这曾经被黑暗笼罩的土地。广场上,孩子们追逐着,打闹着,欢乐的笑声荡漾在秋风中。武汉,是一座经历重生的城市,生命的活力,在这里被重新点燃,疫情过后,这里焕然一新。
  作为疫情阻击战场上的哨点与堡垒,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牢牢坚守中医药特色,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拨开疫情的阴霾,两家医院迎来了新生。
中医院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驶过宏伟的长江大桥,2015年开始营业的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就坐落在高速路口边。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被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全院1200余名医护人员中,600余名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奋战在临床一线,400多张床位全部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这是武汉第一家用整院区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
  如今,这里的一切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宽敞明亮的大厅中飘来阵阵中草药香。疫情的洗礼,让这家中医医院坚定了未来大力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决心。
  本是西医出身的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胡绍,在疫情初期,对如何使用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也有些茫然。
  “中央指导组、专家们一直在帮武汉。”胡绍回忆,那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常常深入医院ICU病房,亲自为病人把脉开方,讲解治疗要点。“我亲眼看到一例重症患者经过中药治疗转危为安。”大医精诚的作风、岐黄之术的良效,给胡绍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当时武汉全市中医药的使用率并不算高,在全国中医药使用率已经达到90%的时候,武汉中医药的使用率只有70%。
  胡绍带领着武汉市中医医院,在疫情的洪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为全市中医药方阵第一梯队,武汉市中医医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院内原先使用中医药的基础上,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全程使用中医药,全院中医药使用率迅速达到100%,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剂参与率达到77.9%。
  该院还牵头组建中医药专家团队,制定武汉市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向全市医疗机构推广。并联合省、市多家中医医院,不断组织中医医疗组,进入金银潭、社区隔离点等综合性医院、社区开展中西医查房、中医药指导工作。
  中医药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武汉市中医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医护人员对中医药的信心更足了。这些都鼓舞着武汉市中医医院人的心。
  如今,回望那段抗疫岁月,胡绍感受颇深,“现在来医院的百姓越来越多,看到大家对中医药的信任,我们对医院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中医药特色优势更明显了
  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康复门诊,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它的主人正是“人民英雄”奖章获得者张伯礼院士。
  早在2月底,张伯礼就指导武汉市中医医院开始筹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组织专家团队,添置仪器设备,制定中医康复方案,为新冠肺炎患者愈后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目前康复门诊已接诊2000余人次。该院还积极参与“中国感染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康复关怀行动”。
  “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让患者康复更快,更彻底。”胡绍指出。围绕着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医院已经迎来了疫情后期新的发展。
  “信中医、用中医、发扬中医”也是同为西医出身的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陈国平在疫情之后最大的感受。
  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长,陈国平最大的感受就是疫情下的中西医高效结合。
  “从疫情开始,我们就努力做到中西医一起查房、诊断、治疗,在工作机制上探索形成了有效衔接。”陈国平说,正是因为疫情的磨炼,医院在几个月的时间,积累了更加成熟的中西医协作机制与经验。
  “中医不是直接拿来用,而是要有效融入各个科室。”陈国平指出,疫情后,医院更加重视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有科室都要求有中医会诊,并从绩效考核上进一步要求。中西医结合经验闪烁在医院的各个科室。
  皮肤科是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牌科室”,2019年门诊量达到120万。科内92个自制药中,有66种是中药,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同时,科室还设有一般医院皮肤科没有的手术室,中西医的有效结合,让皮肤科发展迅速。
  此外,该院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大便干燥、情绪不好等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等疑难杂症也均取得良好效果。
  “中医药要可用来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未来我们会一个病一个病仔细研究,找到中西医结合的准确点。”陈国平说。
  医院探索的半径还在不断扩大,疫情时期积累的中西医结合经验,正让这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医院迈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了
  11月7日,武汉首义广场汇集了很多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刚8点,广场上,中医药抗疫、中医药扶贫等专题展览前,就引来很多市民驻足围观。九信中药集团是最早参与武汉抗疫的中药企业之一,曾在疫情期间提供超过500万袋中药汤剂,如今他们依托黄璐琦院士开发出的免疫中药大健康产品“益小方”,一经亮相,便引来很多市民的关注。
  中医药的种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撒在了武汉人民的心间。
  “我和老伴现在每天都用百合煲汤,再打打太极拳。”来自武昌区的王阿姨谈起自己疫情后生活的变化时说。
  陈先生是已退休的政府工作人员,有些眼花的他,带着老花镜一字一行读着展板上的内容,谈起中医药,老人有些激动,“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护佑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这次那么多中医人支援武汉,发挥了大作用,我们很感激啊”。
  首义广场旁的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最严峻时期,作为最基础医疗单元,拉起了人民群众最后、也最坚固的一道防线,“这里充分发挥了治疗、隔离、缓冲的作用。”中心负责人指出。
  如今,疫情后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重新做了升级完善,“中心设置了传染病专用的三区两通道,还有72张左右的病床用来应对秋冬疫情。”负责人说。
  这是武汉市大大小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经历疫情冲击的武汉,已经在短短的几个月期间,筑牢了基层防控坚实的屏障。
  在公立中医医院,胡绍的工作也较疫情前更加忙碌。疫情后期,武汉市中医医院正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呼吸科区域面积,加强对重症、急诊科的投入力度,力争形成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闭环管理的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治未病科也是我们现在建设的重点。”胡绍指出,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侵,要进一步提升百姓对疾病的预防能力,才能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疾病。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场疫情风暴,让洗礼重生后的武汉更加坚韧。经历火线检验的中医药,正融入武汉市民的生活,伴随着这座重生的城市,迸发出新的活力,护佑百姓安康。(中国中医药报 李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