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附生阳的力量很强﹐所以寒重如四逆或厥寒﹐沒有生附不行﹐四逆汤必得生附。
炮附远远不及﹐炮附多用于固阳﹑摄阳内敛的方子﹐如肾阳不固、汗流不止﹐遗精或因收缩力不夠引起的滴尿(即余沥不尽)﹐阴寒不太重时可以用炮附。有幸见过生附和炮附一起用的方子——盖用生附生阳﹐炮附固阳﹑摄阳内敛入里也。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生附熬煮时应破开放在布袋內﹐以免渣子外出。
另外剂量很重要﹐生附一般不超過一枚。炮附毒性小很多。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证。
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炮附片以温肾暖脾,补命门之火力胜。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冷痢腹痛,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等证。淡附片以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主,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寒湿痹痛,心腹疼痛,阳虚水肿,阳虚感冒等证。
制附子是为了让附子消除毒性,并且也煮熟了,那么生附子煮两个小时后附子也熟了也去毒了,和制附子在药性上还有什么区别?还是不可以替代制附子(存疑,求证)?
愚以为生附片如果煎的时间长了,药效也会煎没有了。因为就口嚼生附片后的口中的感觉而言,祛痰和温热的作用明显,但是熟附片好象一点反应都没有。所以我觉得附片的毒性可能就是药性所在,毒之不存,药将焉附?
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
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则均炮用。凡用生附子必入汤剂,而用炮附子则有汤、丸、散三种剂型。但凡用汤剂者,皆以三份水煎至一份药液时服用,而具体服法则又有“顿服”、“分温再服”、“分温三服”,“日二服”、“日三服”等不同用法。具体每一种服法,又与其方之治疗大法相因为用,相互补充。
“顿服”法,一次服下,药力集中,仅用于急救回阳(如干姜附子汤),“分温再服”法,进药间隔时间比较短,药力亦集中,主要用于回阳救逆之方中,“分温三服”法服药间隔时间不长(不拘于半日),意在使药力接续,主要用于以驱邪为主的有关方剂中。“日二服”、“日三服”法,服药间隔时间较长,意在使药力持久起效,主要用于扶正或扶正以驱邪的有关方中。由此可见仲景用药之匠心。
如何正确掌握附子的用量,在临床上十分重要。仲景在汤剂中用生附子最大量为大者一枚,一般量为一枚,用炮附子最大量为三枚,一般量为一枚,最大顿服量不论生附子、炮附子,均为一枚。附子在丸、散中的最大量虽分别达六两、十枚。但由于是分多次服用,所以每次服用的剂量实际不大。比较附子在经方中的用量,不难看出:仲景取炮附子用大量时,用于温经逐湿止痛,重在祛邪。用一般量或少量时,则意在扶正。
附子的毒性及加减方法——尽管附子具备前述诸功,但运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应予警惕。其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舌及四肢乃至全身麻木,继之视物模糊,呼吸喘促,手足抽搐,烦躁不安,脉迟缓而弱,甚则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故仲景十分重视附子的毒性,并在运用中通过多种方法来消减其毒性。
首先,在配伍方面,取附子与干姜、甘草入汤共煮以减其毒性;其次,剂型上多用汤剂,33方中有27方是汤剂,意在通过长时间煎煮减弱其毒性;再次,除回阳救逆用生附子外,其余均用炮附子,意在减轻其毒性。此外,在服法上,主张分次给药(干姜附子汤除外),意在防止药物一次进入体内过量而引起中毒。种种苦心警示后人。后人受仲景的启示,凡善用附子者,大都特别强调附子的煎煮时间(尤其是生附子),有时煎煮时间可长达两个小时。
附子中毒如果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口服甘草、绿豆煎汤及用利尿、泻下等方法促使其排出体外,但中毒症状严重者,当急送医院抢救治疗。(转自 百度 附子吧 小郭地道药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