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国正行

[伤寒论] 类似的症状真武汤完全无效而附子汤却效显怎么讲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243

回帖

313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3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8: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忘了真武汤的配伍,百度搜索路过,想回答一下。也不见得都对,抛砖引玉。

人参,觉得最早可能叫“人叁”,更接近中气。天一地二人三,配天气地气和中气,中气少,按照重力原理,天气没有中继,下降补充中气,冬天就是这个象。

生姜,是暖上焦的。附子暖下焦,干姜暖中焦,生姜暖上焦。暖主要变现是膨胀主动,收缩从动。

舌头胖,心开窍于舌,心系统持续保持压力大,舌头就胖。晚上舌头会胖,白天直立,重力关系上下层次分布(分层),晚上平躺,上中下关系发生变化,身体内部物质跟着做出调整,重力关系重新分布(分层),因为躺平了吗,血要回到肝。白天物质脚密头疏,脚浊头清,晚上平躺,脚上物质太密,向头部运动,心的密度增加了。睡好是顺降,睡不好是不能顺降,交汇点在舌头。

中气虚的话,附子不能把水气上到胸部,估计水气必须靠中气中继这么一下。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是气,中焦是水合物,下焦是溪流。

真武汤,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就是玄武汤。青龙汤分大小,东方和春季之正汤,解决少阳不生,白虎汤,西方和秋季之正汤,太阴不收,玄武汤,北方之正汤,看解决冬天不降,看方义是解决冬天太寒。白虎加人参汤,说明秋气也要经过中气中继这么一下。

附子汤的方义。太阳和少阴表里。太阳气和少阴气同气而异名,阳动而阴静而已。附子汤对少阴。阳明病阳,太阴病阴。太阳病阳,少阴病阴。阳经病阳,阴经病阴。阳病则热,阴病则寒。热是正膨胀,寒是正收缩。少阴病,是少阴收缩太厉害。心居上焦少阴,肾是下焦少阴。少阴是位置。心和肾只是正名而已。太阳为什么没有无限制的上升?少阴是管控太阳的,其气最高。少阴病,太阳气不足。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阴寒,水气不能上,中气虚,水气没有中继,也不能上。

在易,天气越高越寒,梯度变化。少阴太寒则收甚,所以附子暖少阴。

茯苓去伏水。芍药有意思。我们必须给药物在身体里腾出一个体积,就是芍药的作用,在肝泻血。

白术,折腾了半天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一用就错。

作者:zhaokui11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243

回帖

313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3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8: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楼主所发的这个,我是胃内有振水声,小便不利,腹胀,开始按照肝胃不和治疗半年病情越来越厉害,再后来打过一次吊瓶,出现了一个月的腹泻,身体越来越虚,三年内到处求医,最后成虚劳,按照脾阳虚肾阳虚治疗几个月也没用当然尿量还是那么少,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都用过,时间还不短,对尿量一点左右也没有,吃了附子竟然出现了便秘。后来自己也是看中医的书,后来无意间看到你发的这个,我想我是没用过人参,我是不是是脾气虚才出现的小便不利,胃有振水声呢,然后自己开始吃四君子汤,就加了一味人参,尿量第二天就开始慢慢增多。真的很感谢楼主的帖子,一味人参救了我。


作者:一切都好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243

回帖

313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3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8: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很棒。

用附子汤有效,说明你的脾胃并不虚,但也不是健康状态,用人参配合白芍敛津液,用炮附子迅速运化能量祛水,就一步,所以见效快。

真武汤适用于脾胃虚的人,用生姜点火,其实个人感觉干姜更好,先恢复脾胃功能,运化津液,再运化能量祛水。需要二步。所以会慢。真武汤之所以不用人参是脾胃太虚,所谓虚不受补,人参不用。
你的这个状况其实用附子理中汤,效果会更好。


作者:天堂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243

回帖

313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3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8: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舌体胖,大便溏烂是人参的应用指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