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打开电视、手机,就能看到中医药健康知识宣讲;出家门步行15分钟内,就有能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老人孩子,可以得到专业且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公卫服务;青壮年“说走就走”,也有了中医药文旅新选择……“战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国内“攻坚”还是出境支援,中医药总能效果突出、不负使命。5年来,祖国中医药事业一边传承历史、着力积淀,一边着眼未来、奋力创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镜像着中医药进击的步伐,让人们越来越有亲近感、获得感。 服务更暖更便捷了 虽然冬日的寒气还未降临南国的广东,但花城广州的不少中老年人还是早早赶到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的健康广场。又到了一年一度冬令进补开膏方的日子,早上8点半,该院的专家开始义诊。诊前诊后,不少人跟随工作人员练习八段锦保健操。 在北国的山西,到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再也不用赶早排队挂号了。手机App、网站、电话、自助机、诊间、现场预约等10种预约方式悉数开放;患者在每个诊室前可一次性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流程,等待时间大幅减少。 新安江源头,安徽省于2015年率先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37个试点县中,有35个县的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了县域医共体。截至2019年11月底,这35个医共体覆盖了1016.8万多人口,占试点县紧密型医共体覆盖总人口的1/3,初步实现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积极性双上升,病人外转率、就医负担双下降的改革目标。 江水蜿蜒而下,一衣带水的浙江省也在探索着建立新时代县域中医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省54个县(市、区)的中医医院牵头联合368个成员单位组建了55个医共体。人才县管乡用,让基层有了中医临床骨干;医共体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前,该省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已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县域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的构建,打响了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品牌…… “十三五”以来,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60%以上的县域由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分别牵头组建医共体;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中医优势服务、特色服务为重点,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绝大部分省份对半数以上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多数省份的平均调价幅度为30%~50%。中医药离自己更近了,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更丰富、更贴心,水平更高了,成为很多人的切身感受;看病就医到中医院,也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应急更早更有力了 虽然越来越多人愿意找中医看病、吃中药,但在人们印象中,中医药似乎总有“慢”标签:中医都是“慢郎中”,擅长治慢病;中药熬起来慢,见效也慢……“这是一种误解。”中医急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不止一次强调,应对急诊、突发公卫事件,中医药同样可以当“急先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清泉和同行就做出了最好的证明。 疫情初期,武汉市短时间内感染发病人数骤增,远远超出医疗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十分危急。在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央指导组果断决策,将中医药治疗和干预纳入“四早”内容,组织专家制订《社区居家发热患者中西医结合医学管理专家建议》,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免费发放;为集中隔离点的疑似病例、发热病人等广泛配发中药汤剂和中成药。随后,一版版中医诊疗方案陆续推出,越来越多患者看上中医、用上中药。 这是中医药首次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中早期、全面进入“主战场”。实践证明,早期应用中医药,不但有力阻断或延缓了疾病发生及轻型转重型,而且通过提早预防,使公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隔离点,出现发热、咳嗽、情绪紧张等症状的人员80%以上在服用中药3天后症状消失,隔离人员从“等医务人员送中药吃”迅速转变为“找医务人员要中药吃”。在国家中医医疗队整体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医疗队坚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收治的564名患者,无一名转重型。在雷神山医院,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中西医结合病区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此外,针对部分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气虚等症状,以及存在不同程度器官功能受损的状况,中药、中医适宜技术、传统功法等中医药康复“套餐”也在推广使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定点门诊之一、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表示,中医药方案对于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已到收尾阶段。同时,全国各地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科、感染科、实验室建设正酣。 中医药能成为疫情防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背后是近年来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相关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研、临床能力提升的坚实脚步。经此一战,中医药人对于走上公卫应急主战场信心更大、准备更足、能力更强。 康养更多更专业了 战“疫”考验了中医药的应急救治能力,而治未病、老年人康养等则从另一方面凸显着中医药的特色。5年前,可能很少有人能想到,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医院,一个新开设的老年病科能在短期内成为最火科室。 近年来,吉林省“把脉”银发潮,积极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养老工作。2016年,该省利用省级财政资金5250万元,在全省有服务能力的35家县级中医院开展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打造县域内老年病转诊会诊中心,并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药特色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截至2019年底,相关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均有大幅提高,获得了老年患者的充分肯定。 而在全国范围内,截至2019年年底,580家三级中医医院中有258家设立了老年病科,2325家二级中医医院中有416家设立了老年病科。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也在全面铺开。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75.92%的县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治未病服务人次达2011.5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药项目稳步推进实施。2019年,全国9540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62.17%。中医药健康管理,正以更专业的服务、更丰富的形式走入老年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