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7|回复: 0

中医不断以“中医夜大”“云上中医”等新方式在海外亮相

[复制链接]

7

主题

9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2021-3-25 1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夜大”“云上中医”“中医体验+传统节日”……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推进,中医不断以新方式在海外“亮相”。中医理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认同,接踵而至的“中医使者”贡献了不少力量。
QQ图片20210325124912.png

图为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医院合作承担的中国教育部对外中医药培训项目——吉尔吉斯斯坦中医针灸培训班上,项目组授课教师与学员合影。(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01 “传统节日+线下体验”拓中医国际“朋友圈”

     “我们借助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节日,开展针灸、诊脉、拔罐等传统中医线下体验活动,促使不少本土民众对中医文化产生了兴趣。”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主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中心副主任秦晓光3月2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2014年起,秦晓光便带领团队常年往返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至今7年时间中,该中心与当地大学、孔子学院、大使馆建立了长期中医培训的联系,并将此模式延伸至东欧、西亚、东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国传统医学在大洋彼岸落地生根。
     “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中医还是非常认可的。”提及初到该国的感触时,秦晓光说,由于中心推出义诊及免费培训的活动,所以刚开始门诊量非常大,有不少本土医师和患者前来询问。
     秦晓光说,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学子留学甘肃专攻中医已是一种常态。在附属医院,经常能看到“吉尔吉斯斯坦面孔”,他们分别以中药材名称而被命名为灵芝、白芷、白薇等。受疫情影响,留学生暂时无法来学中医,他们纷纷留言,表达“疫情尽早散去,回到中国学医”的愿望。
     秦晓光认为,下一步,在中心招聘本土医师,逐渐实现中心运行的本土化,才能更大程度帮到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并让中医在海外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将会很漫长,可能需要几代医师共同努力。”

02 支援巴西医疗队设“云上中医”惠及华侨华人
     现年41岁的周强,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医师,也是中国—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的主任,擅长中医推拿治疗与康复。2019年底,他和团队前往巴西,直至不久前返回中国。
     疫情发生后,周强推动建立线上交流群,一方面统筹团队调配中成药预防疾病,传达国内抗疫经验,录制各类防疫视频,和患者交流。另一方面,和当地各大商会、中资企业协会建立应急联络小组,更方便、快捷地服务当地华侨华人。
     令周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有发烧、咳嗽症状的华人,辗转打听到基地,并进行了线上诊疗。服用其团队调配的中成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发布朋友圈称,“亲测在圣保罗唯一可以救命的地方。”此后,该患者又推荐其亲朋好友前来问诊。“得到了肯定,内心很感动。”周强说。
     “巴西人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在周强看来,尽管因为疫情,他们的培训工作不得不转移至线上,但仍有很多本土民众参与并成为学员,“‘云培训’需要基地医师、本土医师、翻译共同参与,我们配合得很好,交流得很深入。”
     回国前,巴西医师主动与周强建立了长期联系,方便继续交流探讨中医知识,以解决他们在临床及学习当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他说,交流的初衷,就是培养当地的中医医师,让其能熟练运用中医技法为巴西民众服务,“虽然离开了,但友谊没有停止,技术交流与合作会一直延续下去。”

03 甘肃医师巴西设“中医夜大”传古籍针灸技法
     此前在马达加斯加为期两年的中医援外医疗,中国—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一员文新对“巴西之旅”印象更深。在巴西,他们开设“中医夜大”,疫情期间,用古方“云诊疗”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感悟跨国界的中医文化交流。
     提及与巴西中医的“初相遇”,文新直言,“并不顺畅”。历史原因,巴西受韩国、日本等国中医文化爱好者的影响,有一定的中医基础,中医医师也较多。“有利也有弊。”他解释说,当地医师有中医底子,但苦于只知皮毛,加之语言交流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刚开始学术交流存在障碍。在他和同伴转换教学理念和模式后,一切得以顺利进行。
     文新回忆说,在交流过程中,巴西医师普遍对古籍记载的传统针灸技法,以及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疗效显著的中医知识十分感兴趣。出于对中医的热爱,应当地医师的要求,他们白天诊疗,每周两次开设“中医夜大”,在晚间7点半到10点半教授上述知识。尽管如此,很多巴西医师在课程结束后仍不舍离去,沉迷于针灸手法的练习,直至次日凌晨才离开。
     自2013年以来,甘肃先后在白俄罗斯、法国、泰国、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国家建立多个岐黄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先后有多名中医医师赴海外开展中医诊疗、义诊、培训等工作,进行中医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新闻网  记者/闫姣 艾庆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