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5|回复: 2

对症下药这个治疗准则准没错吗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11-6 15: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看到,医生诊病时,治疗方案里有“对症治疗”,平时,给患者口头交代的也多是对症吃药,比如咳嗽止咳、腹泻止泻、呕吐止吐、发热降温,等等,好像非常合情合理,我想问的是,这是绝对的吗

3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1-6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同时也是保护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因此对症下药并不是完全正确。
  (1)咳嗽  止咳先止痰,无痰是关键。咳嗽可将气管内的痰及异物排出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尤其是有痰的咳嗽,对炎性分泌物及异物排出有积极作用。如果一发生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当然,无痰干咳的时候,为了消除症状,需用镇咳药,其中,中枢性止咳药适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患者。
  (2)呕吐  某些对胃有刺激性的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变质的食品、有害的微生物及毒素等进入胃内可引起呕吐,人体借呕吐行为将有害物质排出。呕吐亦是保护性动作,若此时采用止吐药物,无疑不利于有害物质排出,而使其滞留体内。如果频繁的呕吐会导致脱水,此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止吐药,并进行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3)腹泻  腹泻主要是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多由细菌病毒感染、饮食不慎、食物中毒导致。开始时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种腹泻会将有毒和刺激性物质排出体外,所以不能马上服用止泻药。若较长时间的频繁腹泻则应当考虑适当使用止泻药物。
  (4)腹痛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而其原因常不易确诊。在许多情况下,腹痛是腹部疾患的主要或唯一症状,诊断则要依赖疼痛的部位、性质、部位变化和疼痛发展过程中脏器功能症状等观察与判断。如果过早使用止痛药物,疼痛会因药物的作用而消失,最终掩盖引起疼痛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肠梗阻、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等急腹症都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如应用止痛药物可使病情缓解,但炎症仍然存在而可能发生脏器穿孔、腹膜炎等。因此发生腹痛必须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5)发热  发热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发热是对致热因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一种抗病措施。例如,发热时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增强,人体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和抵御能力。如果在发热时,开始就用退热药,不仅对机体不利,对治疗疾病也不利。如患伤寒时用退热剂,可加速及加重肠壁淋巴组织的坏死。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用退热药,可加重病情。但是另一方面,发热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严重影响人体代谢,引起消化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超过40℃可引起脏器细胞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体温超过38.5℃时,应该立即采取退热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7

积分

见习会员

积分
7
发表于 2023-5-26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是没搞清楚“对症下药”的成语典故及其本义。我们来一起看看:


    对症下药讲的是“建安三名医”之一、被尊为中国外科鼻祖的华佗看个时令性小病而因人施策而药效如神的故事,出自于《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闻、问、切四诊后,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让去取药。两位病人心生疑惑:为什么患的似乎同一症状,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否由于疏忽弄错了?于是他们迟疑着,欲言又止地看向了华佗。
     华佗微微一笑解释道:两人似症状相同,但由不同病因引起而病证却不同——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而李延的病是感受风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这是由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病证虽—,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会不一样。如此,“
对症下药”典故由此诞生,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也就是说,“对症下药”是针对病根(病因)开具药方来治疗,而不是现在西医的或者故事中两人那样的“头痛治头、足痛治足”——即只对表面显现的症状进行干预,而不是深入内里寻找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其发展变化机理,从而铲除和阻断传变,最终病愈。

其实,要从严格的中医理论来讲,“对症下药”应该是“对‘’下药”。中医里,“症”和“证”差别较大:1)前者只是表示症状即人体对疾病反应的外在表现,也是对身体不适的主观感受,若发热,头疼,咳嗽,乏力等。2)后者证即是指症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通过望闻问切对病理的一种概括描述。指不仅包括症状,而且含导致此症状的病因、病机、病位等的综述,如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等。


刚看到主页“中医文化---杏林诗话”版里有更详细精准的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