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特编制本行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种植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生产保供能力明显增强。近五年,粮食年均总产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全国排名稳定在第十一位;油菜播种面积恢复至接近2015年水平,油菜籽总产、单产创历史新高,高油酸油菜生产实现重要突破;2020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4119.4万吨,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2.4%。到“十三五”期末,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296.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722万亩,生产基础进一步筑牢。 园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五年,我省大力发展菜果茶药等特色园艺产业,累计创建13个园艺类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高效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共165万亩。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3个,茶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居中部省份第一位,水果产业总产值较“十二五”期末增幅达55.6%,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出口型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国领先,中药材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宜昌蜜桔、秭归脐橙、恩施硒茶、洪湖莲藕、武当道茶、襄阳高香茶、随州香菇、蕲春蕲艾等8个种植类园艺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农业科技支撑亮点凸显。近五年,我省大力推行良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种子供应“量足、质优、价稳”成为新常态。大力推行良法,以“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为代表“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模式叫响全国,再生稻“一种两收”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成为全国样板,推广油菜“345”模式1000万亩以上,推广果园、茶园改造技术350万亩以上。大力推行良机,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均创历史新高,物联网技术服务覆盖种植面积近200万亩,累计安装北斗终端数居全国前三位。 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近五年,我省践行“两山”理念,菜果茶“三减三增”健康栽培技术模式集成攻关与推广应用加快。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化肥施用量相比“十二五”期末下降19.9%,利用率提高到40.3%,全省耕地质量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农药使用量相比“十二五”期末下降22.9%,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全覆盖。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近五年,全省种植业总产值平均增速5%,在农民增收和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关联业态持续融合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730万亩,粮改饲面积200万亩以上,油菜多功能开发稳步推进。主体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了8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4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园区。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累计创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8个。 (二)问题与短板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先进省份发展水平,湖北种植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还有待加强,产业发展缺少行业领军型企业、缺少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全产业链发展不够,短板仍然突出,亟需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45.5%左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不足六成,丘陵山区节水灌溉发展缓慢,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还未完全实现,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仍需加强。仓储、烘干、保鲜等田头物流设施配套不全,水果、蔬菜等产后损耗较大。 农业科技创新有待加强。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机应用相对缓慢,柑橘、茶叶等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不健全,老龄化问题突出。高档优质、节肥节水节药、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的特用、专用品种供给不足。 产业融合发展短板突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不足,副产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低,种植优势没有很好转化为产业优势,休闲农业创新不够,同质化发展现象突出。农产品品牌多而不强,缺少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大品牌。产业聚集程度不高,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在数量上、质量上均落后于发达省份。 政策服务保障供给不足。我省农业投入以中央为主,地方财政投入有限,政策支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仍需加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限制了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保险在覆盖种类、保障额度等方面有待提升,“提标、扩面、增品”工作仍需加强推进。生产端与市场端对接不紧、齐发力不够,市场信息预测预警能力亟需加强。 (三)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科学应对新矛盾新挑战。 从有利形势来看,我省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种植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是农业优先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揽子”政策带来重大利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势必为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将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人工智能、5G、云计算、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新科技新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新一轮农业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为种植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加速种植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三是我省战略地位将进一步稳固。我国正式加入RCEP,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速构建,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市场消费不断升级,湖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生态大省、交通大省、科教大省等多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从面临挑战来看,新发展阶段种植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形势。一是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产业链供应不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二是资源环境约束仍然存在。人增、地减趋势仍会继续,水资源在地域、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压力较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三是农产品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国人口峰值临近,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还将持续刚性增长,有效供给的任务紧迫;用工成本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植业成本攀升、效益提升空间收窄;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期望值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任务更加艰巨。
|